東北網7月31日訊 今年上半年,雙城食品工業呈現出穩步發展的良好勢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實現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18.2%;銷售收入實現38億元,同比增長16.5%;利潤實現2.96億元,同比增長108%;稅金實現1.6億元,同比增長40.5%。
目前,雙城市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達23戶,固定資產總投資80億元,形成了涵蓋乳、肉、蛋、白酒、飲品、休閑食品等九大門類的產業集群,擁有國內外500強企業17個,名優品牌55個,中華老字號2個。
雙城市委書記魯志民說,食品加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關鍵在於食品工業的集聚拉動效應和工業與農業雙輪驅動。
依托農牧資源優勢,實現食品工業集聚發展
擁有全國產糧大縣、牛奶生產第一縣等眾多頭銜的雙城市,糧食年產量穩定在40億斤、奶牛存欄28萬頭、家禽飼養量2800萬只、生豬飼養量120萬頭,為食品工業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並吸引國內外知名的大企業投資興業。
目前,雙城市已形成了九大產業鏈條——以菊花味精、盛龍酒精為龍頭的糧食化工產業鏈;以雀巢、娃哈哈為龍頭的乳品加工產業鏈;以娃哈哈、匯源為龍頭的果汁飲品產業鏈;以新勝鮮蛋批發市場為龍頭的鮮蛋生產加工產業鏈;以大眾肉聯、天順源清真食品為龍頭的肉制品加工產業鏈;以興潤公司、東官禽類加工基地為龍頭的禽類加工產業鏈;以洽洽食品、華豐食品為代表的休閑食品產業鏈;以永興復酒業、花園酒業等企業為龍頭的白酒產業鏈;以香其醬業、喜豐收烤醋等企業為代表的調味品產業鏈。
如今,雙城市已具備了年產200萬噸糧食深加工產品、62萬噸鮮奶、28.5萬噸蛋品、25萬噸肉制品、1.5萬噸休閑食品、12萬噸調味品、25萬噸飲品和10.5萬噸白酒的綜合生產能力,食品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
依托項目牽動優勢,實現食品工業裂變增值
雙城市采取有效措施,挖掘落戶企業內在潛能,利用骨乾企業滾動發展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的特點,積極壯大食品行業,力促雀巢、娃哈哈、旺旺、匯源、菊花等企業增資擴產。
近5年來,雙城市大項目增資擴產總額超過15億元,其中最突出的是雙城雀巢公司,在完成三次擴建基礎上,目前正計劃實施四期工程改造,投產後日加工鮮奶能力將由1500噸增加到2500噸,投資規模將由建廠之初的7900萬元擴展到9.26億元。娃哈哈在三次增資擴產的基礎上,目前投資9億元正進行四期擴建。
依托定向招商優勢,實現食品工業的壯大延伸
按照『引優、扶強、做大』的原則,雙城市積極引進主導產業關聯度大、市場牽動力強、經濟附加值高的大型龍頭食品企業投資發展,使農業產業化經營逐步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高轉變,由點狀發展向主導產業集聚,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增強產業化牽動力。
近年來,雙城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中投資超億元企業76個,其中食品加工項目超億元的25個。這些項目的建成壯大了雙城市的食品產業,延伸了食品產業鏈條。
依托自主創新優勢,實現食品工業的提速增效
雙城市通過政府搭臺、為學企牽線,引導和支持企業與省內外高校合作。
雙城雀巢、完達山乳業、娃哈哈飲品、匯源果汁等骨乾企業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優勢為依托,將科研優勢迅速轉化為企業的產品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菊花生物、香其醬業、盛龍酒精、對鹿飲品等企業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鼓勵全員參與自主創新,實現了『生產一批、儲備一批、研發一批』的良性循環。
目前,雙城市食品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的2.03%。國家質監總局和省質監局支持建設的國家農副產品檢測檢驗中心雙城實驗室建成使用,為雙城食品工業產品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依托品牌建設優勢,實現食品工業提檔昇級
近幾年,雙城市注重品牌效應的培育,重獎知名品牌食品企業,扶持食品企業向擴張型、外向型、科技型和集團化方向發展。
除已引進的雀巢、娃哈哈、匯源、大眾肉聯等國內著名商標、知名品牌之外,培育豐禾玉米良種、花園白酒、喜豐收烤醋等地方知名品牌60多個。幾年來,為重點食品工業爭取國家重點企業政策貼息8000萬元,為發展潛力大的地方民營企業爭取國家新型工業化專項資金3000多萬元。
依托優良載體優勢,實現食品工業的做優做強
為保證食品加工業的良好投資環境,雙城市已累計投入園區基礎建設資金12億元。
同時,積極扶持和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商標、名牌產品,對獲得中國名牌產品或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對納稅十強企業一次性獎勵10萬元;對引進的國內國際有影響食品企業在稅收、土地等方面實行一定比例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