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為『城市名片』增添一抹亮色——全省『三優』文明創建活動綜述
2012-08-06 09:03:3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佳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不久前,聯合國文化交流代表團到訪我省,代表團中40餘名成員大多數是首次來到黑龍江,參觀訪問之餘,成員們對所到城市不時發出“現代、美麗”的嘖嘖稱贊。的確,文明開放,環境優美已成為外國友人眼中的黑龍江形象,而生活在這片黑土地上的人民群眾更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給城市帶來的變化。

  城市發展無止境,“三優”創建無終期。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從2009年啟動至今,已走過三年時間。三年中,這項工程已發展成為省委十大民生工程之一;三年中,創建目標也已化作城市管理者們的奮斗目標,三年的創建成果讓黑土地上的每座城市環境美了、秩序好了、服務質量提高了,這些深刻轉變有力助推了文明龍江的建設。

  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彰顯龍江無限魅力

  打造優美環境是建設“三優”文明城市的重要內容。優美城市環境已經不僅僅是讓城市變得乾淨整潔,而是要在此基礎上深入推進,打造城市的生態環境、居住環境和宜業環境,進而增強城市的對外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而事實上,各市地在實施這項工程時,除了抓環境整治,抓硬件改善,更注重因地制宜打出地方特色的城市品牌。

  雙鴨山,一座因煤而生的城市。該市發揮群山環繞的地理優勢,大力推進植樹造林,漫山翠綠不僅給城市外圍構建了生態景觀,也帶動了城市中的綠化工程,道路、村屯、城區、校園等綠化工程,讓整個城市生機盎然。一天天變美的城市在市民們眼裡多了幾許詩情畫意:“城市擁林山水貌,市容整潔百姓笑,生活環境更美好,百姓日子步步高;建景觀、街路寬,花紅草青順民願,秀美家園雙鴨山……”2008年以來,雙鴨山先後獲得中國金融生態城市、中國最具創新力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

  如果說雙鴨山能由煤城變美城,那麼享有“百湖之城”美譽的大慶,做活了濱水文章,更凸顯了城市的“靈性”。大慶市立足建設北方水韻之城,高標准治理主城區泡澤,做到治理一個泡澤、改善一片環境、建成一處景觀、惠及一方百姓,改造後的濱水區域成為城市開發的黃金區和市民定居的首選地。今年,大慶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綜合考評進入全國地級文明城市第三位。

  在開展創建活動中,各地積極實施街路兩側及舊小區建築物立面裝飾工作,統籌推進主街路亮化、沿江(河)景觀亮化、區域景觀亮化和主要商業區亮化工程,城鎮風貌煥然一新。綏芬河市、饒河縣等18個邊境城鎮集中開展建築風貌改造,堅持立面改造與節能改造相結合、色彩搭配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形成了“一街一品、一樓一景”的邊境城鎮特色。黑河市在鞏固美化亮化成果基礎上,對中央街等主要景觀街路和黑龍江公園、大黑河島橋等重點區域燈飾亮化景觀進行精心設計和建設,城市夜景更加多彩靚麗。

  軟環境建設注重“塑品” 城市交上文明答卷

  7時40分,正是通勤早高峰時段,在位於哈爾濱市征儀路的公交107路終點站,卻再沒有昔日擁擠混亂的場面,乘客都在指定的護欄內排隊候車,秩序井然。中山路103路公交車、地段街2路公交車等站臺,都是如此。排隊候車,等出文明,已成為哈爾濱市良好公共秩序重要標志之一。

  無論從哪個角度說,文明城市必須是有秩序的城市,創建文明城市必須要有良好的交通秩序、市場秩序和公共秩序作保證。各地在加強硬環境建設“塑形”的同時,對軟環境建設“塑品”更加注重,把交通、市場作為整治的重點,積極推動公共秩序規范管理。2010年,全省各市地同步啟動了“文明交通行動計劃”,讓全社會共同參與進來,在營造出“關愛生命、文明出行”的濃厚氛圍同時,又轉向對完善道路安全管理設施的治理,開展專項整治客運車輛“雙超”、駕駛員“酒駕”等嚴重違法行為。

  各地圍繞提供優質服務,從小窗口入手,做好服務大文章。以“於雪梅式窗口”、“十行百家巾幗文明崗”等為代表的創建活動,成為拓展服務領域、改善服務態度的手段,在優化服務流程中,佳木斯市在全市窗口單位開展“十佳”服務窗口和“十佳”服務標兵評選活動,真正把創建“三優”文明城市工程落實在基層、響應在基層、見效在基層。伊春市開展創建“文明誠信市場”、“文明誠信經營者”、“誠信維權單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平安市場”等活動,營造了文明、誠信、守法、安全的良好市場環境。

  市民文明素質整體提昇 草根英雄頻頻湧現

  市民良好的文明素養,讓城市有了味道和靈魂。重視打造市民品牌,這是一種新的城市觀念、新的管理觀念,有了這樣的觀念,城市管理者就會重視在提昇市民素質、加強市民文明建設上多投入、多下功夫。

  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成為創建活動的不竭動力。近年來,全省各地以道德模范評選、社會志願者服務、講文明樹新風、鄰居節、我們的節日等活動為平臺,著力促進市民文明素質提昇和社會道德風尚形成。鶴崗市積極組織開展系列教育實踐活動,紮實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引導廣大市民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稱贊。大興安嶺地區文明委組織專人編寫了《大興安嶺創建“三優”禮儀知識手冊》,旨在普及禮儀知識。這本小冊子在窗口單位發放,並在每個社區陳列,供人們隨時取用。目前,《大興安嶺創建“三優”禮儀知識手冊》已印刷發行5萬餘冊,在大興安嶺地區做到了高密度的覆蓋。一些地市還依托新聞媒體、服務熱線、市長電話等平臺,讓群眾融入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使群眾的文明素質和文明意識在參與創建中得到了大幅度的提昇。

  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也為時代先進人物的培育與成長提供了適宜的土壤。2012年,“最美女生”郭肖岐、“最美叔叔”謝尚威、“最美教師”張麗莉、“最美戰士”高鐵成等一批平民英雄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於黑龍江這片熱土。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