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市將出臺磨盤山水源地環保規劃 居民遷出一級保護區
2012-08-06 09:58:22 來源:生活報  作者: 劉暢言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6日訊 炎炎夏日,用水量大增,哈爾濱市磨盤山水源地每日增加了6噸的供水量。磨盤山水庫是維系哈市城市飲用水安全的“生命線”,磨盤山水質持續100%達標,在全國淡水資源中僅有3%,這樣的“好水”如何保護,一直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哈市環保局今年制訂了《哈爾濱市磨盤山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簡稱《規劃》)並上報政府部門,不久的將來,磨盤山水源地的保護工作將現有“規”可循。

  現狀 一級保護區實現全封閉管理

  目前,磨盤山水源上游匯水范圍1151平方公裡范圍內沒有大型工礦企業,沒有集中污水排放口,但是還有小型村辦企業零星分布。雖然在一級保護區內已經沒有村屯,然而在保護區內還存在3個村9個屯和6個林場,共有居民4500餘戶,人口1.6萬餘人,還有部分耕地。

  據有關調查顯示,保護區內農藥、化肥的面源污染的危害遠遠高於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污染。及早出臺相關政策法規,讓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有“規”可循,是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哈市環保局在磨盤山水庫距離水面十幾米,建起了長約70公裡、高達2.2米的鐵絲圍欄,給了水源地“貼身”保護,一級保護區已經實現了全封閉管理。

  措施 各級保護區制訂保護目標

  記者獲悉,目前哈市環保局已經制訂了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方案並提交哈市政府,對磨盤山水庫水源地的基礎情況、環境現狀和環境管理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並規定了保護措施。隔離防護、集體搬遷、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具體措施在規劃中“榜上有名”。

  哈市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張昆林告訴記者,為了避免生活垃圾對水源保護區的污染,已經有48戶,近600名居民搬離了一級保護區。這些防護隔離、集體遷移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水源地的水質不受污染。一級保護區的整體遷移工作還在繼續。

  《規劃》根據省政府對磨盤山水源保護區劃分批復范圍,對各級保護區分別了制訂近和遠期的保護目標。同時對水源監測能力與信息能力建設、突發環境事故應急能力建設、建立水源地生態補償機制等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目標 全面控制點源面源污染

  張昆林說,采伐問題是水源地保護的重要問題,只有最大限度保護森林植被纔能最大限度保護水源涵養能力。森林植被不但能涵養水源,完整的生態系統同時還能自我淨化水質。去年,哈市政府與省森工總局簽署了《磨盤山水庫上游水源地森林停伐協議》,政府為停伐每年補償3900萬元。這項舉措使磨盤山的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的保護。《規劃》中提出,要讓森林植被得到有效的保護,並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各級保護區實施隔離防護、綜合整治、生態修復、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建設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面控制磨盤山水庫上游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飲用水源環境管理體制。

  遠景 發展生態農業養護水質

  張昆林說:“在水源地發展旅游業,只要能夠解決旅游帶來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科學合理規劃,讓林區人富起來,不再只盯著林業資源,就是一件好事兒。”張昆林認為,只有林區百姓的生活、生產有所依有所靠,他們纔不會因為生活所迫去砍伐森林。旅游同時可以成為當地林業轉產後的一個巨大的經濟支橕。除此之外,發展生態有機農業也是《規劃》鼓勵的項目之一。

  在《規劃》中,完善磨盤山水源保護區的管理體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都是在機制上對水源地保護的探索。合理科學地發展旅游業和生態綠色農業,讓水源保護區內形成人口、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格局,從根本上讓水源地的水質得到養護,纔是水源地保護的長遠規劃。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