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愛是世界的光:走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身邊的親人
2012-08-06 10:56:54 來源:東北網  作者:左遠紅 平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6日訊 題:愛是世界的光——走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身邊的親人  
 
 太陽只能照亮世界,唯有愛能照亮心靈。——作者題記

  東北網記者 文/左遠紅 圖/平靜

  夫妻就是世上為對方考慮最多的那個人

  ——訪張麗莉愛人李梓燁

  引子:

  7月29日,哈爾濱,大雨傾城。

  我們在約定地點,見到了張麗莉的愛人李梓燁。進入記者視線的是一個清爽帥氣的北方大男孩兒。他神情略顯沈郁,下意識地望望窗外,便垂下眼簾,仿佛在拒絕那遮天蔽日的黑雲,讓記者心裡也多了些許不安。

  東北網記者采訪張麗莉愛人李梓燁    東北網記者平靜攝

  因為我們都清楚,無論是對於記者還是被采訪者,今天的話題都不輕松。

  他吸了一口煙,抬起頭,看著記者語速低緩地說:我是一個在外人面前不善於表達的人。你們的采訪提綱我看了,你們的問題很好,我盡可能地回答你們。

  換了誰都會這樣做,只不過讓麗莉趕上了

  麗莉的行為,我覺是挺正常的,並不像人們說的有多偉大、多非凡的。因為她生活在這個社會,這個時代,一切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她。包括伴隨她成長的家人、學校的領導、她周圍的人。麗莉不過是趕上了,換了誰都會這樣做,她只是做了一件對的事兒而已。真的,我就是這樣認為的。因為那些孩子在她心裡的分量實在太重了!她在那一瞬間的選擇,跟她考慮一生的選擇會是一致的,不會有差別,因為愛是實實在在的。

  東北網記者采訪張麗莉愛人李梓燁  東北網記者平靜攝

  無論社會上給予她多高榮譽,在我這裡,她就是我最愛的媳婦

  眼看出事快三個月了,我們與麗莉一起經歷了生死考驗,經歷了四次手術,經歷了人們想像不到的身心痛楚,也經歷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給予我們的關懷與厚愛。麗莉出事以後,我仿佛一夜之間成熟了。說真的,有一段時間,我都不會笑了(微笑了一下)。我心裡想的全是麗莉,想到她得知真相之後怎麼辦?並時時被痛悔折磨著,恨自己單單那天沒有去接她。如果我去了,那天出事的也許是我,而不是麗莉。我寧肯是我……

  如今,她雖然時時被鮮花與掌聲包圍,但在漫長的時光中,我相信更多的時間是我們兩口子平靜相伴度過。那樣的日子也許纔是真實的生活。話說回來,無論是今天麗莉被無數的榮譽與光環圍繞著,還是將來我們默默相守,她都是我最愛的媳婦。

  日子是一天天過的,不是考慮的

  我知道,因為麗莉傷勢這麼重,社會上也會出現一些聲音,擔心我們的婚姻。我覺得這也是正常的。麗莉也曾在得知雙腿高位截肢後,哭著對我說:“大威,我們分開吧,我不想拖累你,你再找一個更好的吧。”心理醫生曾說過,當一個人身心負荷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負面情緒。我知道,她這樣對我說,不過是一種宣泄。當身體逐漸康復,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她就不會這樣想了。

  她說這話時,我心裡可難受了,眼淚在眼圈直轉,我使勁不讓它掉下來。我握著她手說:媳婦,今天要是我躺在這裡,你會選擇離開嗎?她流著眼淚搖了搖頭。我說:我也不會!

  在麗莉剛入院不久,就有記者問我今後怎麼打算的。我當時真是挺不舒服的。人現在還沒有蘇醒,問我今後怎麼考慮的!我媳婦還生死未卜呢!真是的(搖搖頭,苦笑)。現在,每當夜深人靜時,我回想著那些問題,心裡竟然有了答案:日子是一天天過的,不是考慮的。真的!

  婆媳之間怎麼會處不好呢?麗莉是讓我欣慰的媳婦

  麗莉可懂事了,不是我自己誇。其實,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處出來的,誰都不可能一接觸就好得不得了。她對我家人照顧得特別周到,逢年過節給每個人買禮物,記得家裡每個人的生日,有空就陪我媽聊天,一起逛逛街啥的。有時,我在媽媽面前說話聲音高了點,她就批評我,然後調頭哄媽媽開心。

  都說80後婆媳關系最難處,我覺得歸根結底是沒有愛,只想自己。如果妻子為丈夫想,母親為兒子想,婆媳關系就不是問題。麗莉在這點上,特別令我欣慰。(笑笑)

  陪著她,慢慢變老……

  “我是她的依靠,她是我的唯一”。這算不上承諾,只是一個做丈夫的心聲。我相信信念與希望有時是照徹人類的大光,有時只是溫暖人心的燭火。形式不同,內涵一致。

  我現在最不敢回想的就是麗莉受傷後,我見到她的那一幕:我趕到醫院時,看到妻子往日白?健美的雙腿被碾壓得全是碎肉,幾乎沒有跟骨頭連著的。那一刻,我幾乎不能呼吸……

  所以,我能想到這世上最能安慰麗莉的是什麼。我會等她,和她一起憧憬:幾年後,我們會要一個寶寶。等麗莉身心都調整好了,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打算。我媽媽也會幫助我們照顧寶寶。

  麗莉依然可以重返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奉獻她的青春與纔華。經歷這樣的變故,我們會更加懂得珍惜平凡的生活,懂得用真心回報社會,然後一起相守,直到慢慢變老……


    我們永遠是其樂融融的一家人

  ——訪張麗莉婆婆高曉馥

  引子

  雨還在下。空氣中彌漫著潮濕的氣息,透過我們單薄的衣裙,感覺有點冷,可心裡卻湧動著陣陣熱浪。穿過賓館長廊,當麗莉的愛人將我們引薦給他的爸媽時,麗莉婆婆虛弱的身體,幾乎讓我們放棄采訪念頭。

  東北網記者采訪張麗莉婆婆高曉馥   東北網記者平靜攝

  醫生不讓我去醫院了……

  麗莉婆婆看到我們,眼圈就紅了。她像在解釋,又像在自言自語地:“天氣不好,心髒悶得難受。”記者將靠枕放在她背後,扶著她坐下。

  “像做夢似的,太不真實了。事情過去快仨月了,有時我還不敢相信。我姑娘太苦了,太可憐了……”婆婆說著,眼淚流了下來。婆婆說,媳婦過門,我就一直叫她姑娘。

  我心裡非常矛盾,天天想去看我姑娘。可是,去看了就難受得不行。姑娘見了我也難受,我們怕對方傷心,都使勁控制自己。

  十天前吧,我去給姑娘送飯。那天我做了雞蛋羹,出於愛女心切吧,我就勸孩子多吃幾口。麗莉為了讓我高興,也吃得比較多。結果,那天晚上,兒子回來告訴我說,麗莉吐了。一直臥床,一下子吃多了,身體承受不了。打那兒以後。醫生就不讓我去了。(淚水又湧出來)

  她看了一眼坐在不遠處的丈夫說——我昨天還跟他說,這幾天連著做一樣的夢,就是我姑娘腿治好了,可以站起來了。說是在我們家裡,我要取什麼東西,我姑娘一下子走過去說:“媽,我給你拿!”我一下就醒了,再也不能入睡。

  我天天想呀,這個能移植,那個能移植,啥時能把我的腿移植給我姑娘多好呀。有時我就怪那個司機呀,哪怕你給我姑娘留一條腿呢!(哭泣)

  最初,他們不肯告訴我孩子截肢的事,就說是骨折。我也安慰自己,這回從佳木斯轉到哈爾濱大醫院了,我姑娘的腿一定能治好。用不了半年一年的,我姑娘還會跟從前一樣工作生活,給我抱孫子。誰承想呀,唉!

  知道真相後,有幾天我瘋了似的想,是不是轉院時忘了從佳木斯把我孩兒的腿帶到醫大了,纔導致不能接上呀!我兒子哭著勸我說:“媽媽,面對現實吧,別再傻想了。”

  是啊,為了兩個孩子我也得堅強。我擦乾眼淚,跟我兒說:“孩子,咱們得堅強,咱們堅強了,麗莉纔能堅強。因為我們是親人,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是有感應的。我們要把這種堅強的意念傳遞給麗莉。”

  醫院雖然不讓我去了,我知道,是為麗莉好,為了麗莉早日康復。我忍著,盼著。等再見我姑娘時,我們都會微笑著。因為活著就好!

  我試著問姑娘:要完孩子再出去打拼吧?

  學校讓麗莉帶班時,我心裡老大不樂意。心想,學校新招進三四十名年輕教師,為啥偏讓麗莉帶班。我嚇唬麗莉說:“不行,我找你們校長談去!”我兒媳趁年輕得要孩子,她生完孩子,啥都不用管,盡管出去打拼。麗莉看我著急,拉著我的手央求說:“媽媽,你可別去呀。這是我自己選擇的。就三年,好嗎?送走這一批學生,我就給您生孫子。”

  這時,坐在一旁的麗莉公公說:“當時,19中校長名叫劉英,現在退休了。那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唯纔是重,不管你啥背景,只要你努力工作,有纔能,她就極力往前推你。麗莉出校門步入工作崗位,能遇到這樣一位領導,對她的影響不可估量。”婆婆接過話說:“我姑娘回家就提她們校長,說那真是一個實實在在乾事業的人。為人也非常真誠。我就要像她那樣,成為她那樣的人。”

  帶班後,把孩子忙的呀,連飯都吃不好。不管中午還是晚上,常常是剛端起飯碗,家長的電話就打進來了,說起來沒完沒了。有時我示意她聊得太久了,摞電話吧!飯都涼了。時間久了,我擔心她胃不好。就是這樣,她接完電話,看著一桌子飯菜,也吃不下去了。

  我家住城西,學校在城東,麗莉上班要橫跨兩個區。早上6點就得出門,我原本給他們預備了一間大房子。年輕人嘛,讓他們有自己的空間。可是,一看也不行啊,她太忙了。得,還是搬回來住吧。我能照顧得好一些。雖然我嘴上逗她說去找校長,但年輕人追求上進,做老人的心裡也美滋滋的。

  我們老兩口起早去買來新鮮蔬菜水果肉蛋。調著樣兒給她做。我姑娘愛吃我做的飯,一下班就吵吵:“媽媽,我餓了。”我說:“好了,都做好了,就等你了!”

  我家老頭也是,更寵孩子,(說到這兒,回頭望一眼老伴)天天下班進屋就喊:“姑娘回來了嗎?兒子回來了嗎?”(麗莉公公插話說:“是,我們單位人也都說我寵孩子。孩子懂事兒,為啥不寵呀,現在80後孩子都非常自我,我家攤上這麼好的兒媳,當然要對孩子好了。”)

  婆婆說,麗莉可知道節儉了。冬天路滑,我總叮囑她,姑娘呀,打車走吧,怪冷的。可她不,天天寧可早出門,也不打車。後來,我們看她實在太辛苦了,就買了車,兒子天天開車送她上班。這樣,早上還可以晚起來一會兒。

  結婚後麗莉去上海三姑家度假。姑姑因為沒能參加他們的婚禮,就想給孩子買東西。結果,麗莉都給退回去了。她說:“三姑呀,別買了,太貴了,在佳木斯買比這便宜。”她三姑給我打電話說:“這孩子,什麼都不讓買呀。弄得我一點辦法都沒有。”

  我對小姑子說:這孩子就這樣,隨她吧。

  我姑娘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我兒子單位搞家庭聚會,有時麗莉也跟著出席。有一次回來跟我說:“媽媽,他們都說我和大威傻!”我說為啥呀?姑娘說:“他們說我們吃飯總是搶著花錢。”我說:“那你咋想的呀?”麗莉說:“我覺得他們條件也都一般,吃頓飯動不動就好幾百,挺不落忍的。他們說,大威傻也就罷了,麗莉是老師,咋也這麼傻呀?我回答他們: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唄!”

  別看我姑娘捨不得給自己花錢,但逢年過節,給家人買的東西可多了。不管是她自己的姥姥奶奶,還是我婆婆,我媽媽,她都得去大商場給買一身好衣服。有一次,她無意中聽我說婆婆天天去小姑子家用電動洗腳盆燙腳,然後再走回自己家。老太太身體好,也願意走走。但沒兩天,麗莉就給我婆婆買回一個最新款的腳盆,讓我和她姑都有點不好意思啦。

  我有腰間盤脫出。今年三月,我去上海給老頭治病。回來一看,床上一個新的玉石床墊,麗莉說:“媽媽,都說這床墊挺好用的,冬暖夏涼。您用用吧。”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

  她心可細了。要過年了,就開始給同事給班上的學生准備禮物,雖然都不是什麼貴重的禮物,但都十分精美。她還不忘給我同事的孩子也准備一份。我帶到單位,同事們都說你兒媳婦咋這麼可人疼呢!

  她愛在網上淘東西。自己的衣服幾乎都在網上買的,便宜。有一次,她看到網上賣一種防紫外線的披肩,就想到我妹妹天天騎摩托車上班,就給她買了一件。

  這樣的孩子,心地柔善,心思細致,想不愛她都不成。

  麗莉問我啥叫“七年之癢”

  結婚之前,我兒子跟我說,麗莉跟他有個約定:就是小倆口鬧矛盾不許驚動家長,出現問題不拖,盡快解決。

  有一次,麗莉問我:“媽媽,啥叫七年之癢呀?”我說:“咋想起問這個?”她說:“我們都結婚五年了,快到七年了。我得提前預習呀。”

  我說,七年之癢就是這期間,小夫妻容易鬧矛盾了。誰做的多了少了,夜裡照顧孩子誰起的多,誰起的少了。在生活當中,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了,等等吧。她說:“我明白了,我和大威一定不讓媽操心!”

  姑娘,等你好了我們一家去看海

  出事前不久,我們一家人還在談論,送走這批孩子上高中,我們一家就去看海,因為麗莉特別喜歡大海。這回出去准備多待些日子,調整一下身體,好及早要孩子。

  (記者突然想到麗莉喜歡蔡琴的歌《我心是海洋》,因為記者也喜歡這首歌。心裡不由得一顫,那輕柔的旋律響在耳邊:有一種光亮小小的/卻能為人指引方向/有一種力量微微的/卻能讓人變得堅強/有一種愛啊淡淡的/卻能給人無限希望……記者發覺自己有些“走神兒”趕緊收回心思,聽婆婆繼續講述……)

  前些天去醫院,麗莉還跟我說:“抱歉,媽媽,我不能跟您去看海了。”我說:“姑娘,沒事兒,只要有命在,咱們還是一家人,還將其樂融融,前面還會有無限的幸福在等著咱一家人。姑娘,等你好了,我們一家人去看海!”

  這時,有電話進來。午飯時間到了。告別麗莉公婆。他們一再說,謝謝你們,你們的關愛也是麗莉康復的動力。

  記者含著感動的淚水揮手告別……


    女兒永遠是我心中最疼愛的寶貝

  ——訪張麗莉父親張愛東

  引子

  雨,時緩時急。我和美女同事穿過繁華的街市,找地方吃午飯。人流像電影中的快鏡頭一閃而過。此時,千張面孔,萬張面孔,不能代替心目中那張燦爛的笑臉。我們體會著身邊英雄,體會著她最親近的人的心碎與心疼、憧憬與盼望。

  下午,我們見到了麗莉老師的父親。他說,剛從醫院送飯回來,每一次看到孩子,心裡都久久不能平靜。這位50多歲的父親看上去那樣疲憊,那樣深沈。記者說:“就聊一小會兒吧。”結果,他與我們聊了近一個小時——

  東北網記者采訪張麗莉父親張愛東   東北網記者平靜攝

  與孩子一起闖過道道難關

  用醫生的話說:麗莉只是保住了性命,接下來的治療與康復還很漫長,萬裡長征還沒有邁第一步呢。爸爸這樣說的時候,不禁沈沈地嘆了一口氣。

  現在,麗莉正值傷口封合期,吃飯都得側臥著身子,而且傷口癢得受不了。實在忍不住,輕輕的去碰觸後,覆在傷口上的美皮薄膜就會鼓起水泡。每每看到這,真是心疼極了。剩我們爺倆時,孩子常常忍不住流淚。我就抱著她哭一陣兒。然後,趕緊克制自己。安慰孩子說,姑娘,你不是勸爸爸要堅強嗎,你怎麼還哭呢!女兒擦乾眼淚說:這不是在爸跟前嘛!每天給她打針,連護士都頭痛,幾乎沒有可紮的地方,有時針紮進去,孩子疼得媽呀直叫。然後,看著我,含淚吐吐舌頭。

  不久之後的康復訓練,痛苦與艱難可想而知。還有將來回歸生活,要克服種種不適,做爸爸擔心的實在太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與孩子一起承擔,同她一道闖過重重難關。

  代價太大了!在我心裡她也是孩子啊

  出了這事以後,孩子確實是給我也上了一課。我們一個家庭的不幸,挽救了四個家庭的幸福。我一個孩子的傷殘換來四個孩子的平安,是值得的。但有時也想,代價太大了。外人感觸不到那麼深,她雖然29歲了,可在我心裡也仍然還是個孩子啊。代價太大了……

  我女兒差不多一米七零的大個兒,現在萎在床上那麼一點點。真的,看不下去(說到這,父親哽咽了)……

  無論怎樣,女兒在我心裡都是最完美的,最善解人意的,最可愛的。她永遠是我心中最疼愛的寶貝。

  讓她公公婆婆給我介紹對象

  這孩子懂事呀。她20歲那年,我老伴去世。一年之後,孩子就張羅給我介紹對象,再成一個家。20出頭的孩子,沒了親娘,我心裡無論如何也不能再讓她受委屈。即便是成家,也要等孩子結婚。

  她上大學第一年,每次送她走,我們爺倆都依依不捨。告別時,倆人都不敢回頭,我知道她在哭,她也知道我心裡難受。到了學校也總是惦記我,總打電話回來,問這問那,叮囑我別吃涼飯,少喝酒,冬天冷了,多穿點衣服。上班第一個月開支就給我買了一套衣服。

  參加工作後,她動員同事給我介紹對象。成家後,甚至“搬出”公婆勸我成家。

  我組成新家庭後,開始,她管我愛人叫姨,因為之前她說過,沒有人能取代她心目中母親的位置。但出事不久,看到繼母三個月來,一直陪在哈爾濱,送飯送菜。有一天,孩子感動地叫了一聲媽媽!我愛人當時沒敢太激動。回來就哭了。她說,孩子真是太可憐了,我們一定要盡全力呵護她。

  她們娘倆處得非常好,有啥悄悄話兩個人躲著我說。出事前三天,娘倆約好周末去中心醫院檢查身體,為生寶寶做准備。

  她身上有太多母親的影子

  這孩子身上有太多她母親的影子:執著,要強,善解人意。在工作上全心全意,對家人盡心盡力。這些,其他媒體也都報道過。我也不想多說了。真的,她太累了。四月份,她公婆去上海治病,她倆回我們家吃飯。有一天,正吃著飯呢,學生來電話了,她“噌”地站起來了。看著她緊張的樣子,心裡真不是滋味。我忍不住勸她說:“姑娘呀,咱們轉行不行嗎?憑你的能力考個公務員不是問題。”她說:“爸,當老師雖然苦些,累些,但我不羡慕你們。我還是覺得跟孩子們在一起充實、快樂、有意義。”

  我孩子有福,黨和政府是她強有力的靠山

  不管怎麼說,我孩子是有福的。如果是普通車禍,不也得承受嗎?如今,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舉全國之力來救治這個孩子。好多事情,都想到了我們前頭。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陪陪孩子。這次談及去北京康復治療,我姑娘還說,爸,你們得陪我。我說:‘傻孩子,爸能不陪嗎?’

  雖然我們有過軟弱,有過傷心。甚至之前都不願面對媒體,不能冷靜地正視這件事。現在,我們都可以面對現實了。因為黨和政府就是我們強有力的靠山。相信未來,我孩子還能站起來。還能重回講臺,回報黨和人民的厚愛。我相信這份願望一定能夠實現!

  媒體的關愛,會成為孩子康復的力量之一

  告別時,張麗莉的父親握著記者的手說:謝謝東北網,謝謝黑龍江出版集團,謝謝《愛鑄師魂》這本書的編著者。媒體的關愛,也會成為孩子康復的力量之一。真的謝謝你們!

  圖為張麗莉老師收到新書《愛鑄師魂》。黑龍江日報記者郭俊峰攝

  尾聲:

  頂著大雨趕回東北網。頭發濕了,衣服濕了,但坐下來,回想這一天的采訪,心裡被感動塞得滿滿的。回味著這一切,久久走不出那種氛圍。

  天黑下來。我們都沒有急著回家,我們的心在這陰冷的傍晚,漸漸明亮起來,溫暖起來。是啊,太陽只能照亮世界,唯有愛能照亮心靈。

  這世界,唯有愛是永不熄滅的光芒,唯有愛能照徹心靈,唯有愛能永恆。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捨已的愛無疑就是一種光,照亮孩子們的人生,也照亮了整個社會!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