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 贏盡口碑的中文版百老匯音樂劇《媽媽咪呀!》將首次亮相哈爾濱。借助哈夏的東風,我市市民也有機會一飽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的眼福。8月24日——27日,《媽媽咪呀!》將在哈爾濱國際會議中心環球劇場唱響。
《媽媽咪呀!》創多項紀錄
《媽媽咪呀》講述在希臘小島上以開餐館為生的一對母女的故事。女兒蘇菲即將出嫁,她很希望自己的父親能夠在婚禮當天親手將她交給她的丈夫,可惜她的媽媽唐娜從來沒有告訴她誰是她的父親。於是在出嫁之前,蘇菲偷看了媽媽的日記,發現她媽媽有三個情人都極有可能是她的親生父親,情急之下,她根據找到的舊信件地址,寄了三張請柬邀請他們參加她的婚禮……一段前途未卜的故事由此展開。
2001年音樂劇《媽媽咪呀!》在百老匯的冬季花園劇院首演,隨後便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同名好萊塢電影也成為電影史上最賣座的音樂劇改編電影。全球有超過4500萬人觀看過該劇並創造出20億票房佳績。《媽媽咪呀!》以超越其它音樂劇的速度,在世界各大城市首演,迄今為止已在超過240個主要城市上演,平均每天全球都有一個城市在上演《媽媽咪呀!》,全球已有14個語言版本的《媽媽咪呀!》。2007年,《媽媽咪呀!》首次進入中國,在北京連演16場,打破了北京市場傳統舞臺劇巡演每站不超過3場的慣例。去年,在《媽媽咪呀》登陸百老匯10周年之際,中文版《媽媽咪呀!》誕生了,並成為首部改編世界經典音樂劇的中文版音樂劇,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武漢、西安持續上演190場,實現8500萬票房的驕人成績。2012年,《媽媽咪呀!》中文版的巡演繼續創造著多項奇跡。
中文版更受本土歡迎
中文版《媽媽咪呀!》的演員曾透露,《媽媽咪呀!》中文版是嚴格按照原班制作團隊的全球統一標准制作的,細致到每一個動作和眼神。但由於每個地方的文化都不一樣,原版的笑點很多都是用英語俚語表現的,結果外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中國觀眾即使看了字幕也還是一頭霧水。中文版的《媽媽咪呀!》就解決了這種文化差異產生的問題,並用更多本土化的處理,使舶來的西方音樂劇與觀眾『零距離』。
當夢想著一夜暴富的母親唐娜唱到《錢錢錢》這首歌時,中文版歌詞中將賭城名字由『拉斯維加斯』變成了『澳門』。演員臺詞甚至調侃了『新婚姻法』,情場老手譚雅說:『新婚姻法算啥?』
《媽媽咪呀!》中文版在上海和北京演出期間都吸引了不少外國觀眾觀看。該劇執行制作人大衛·萊特博迪曾表示,『看過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之後,我認為英文巡演版本根本沒必要再來中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