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生活資訊
搜 索
菜成物價上漲主因 專家四點建議支招
2012-08-09 08:14:23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陸艷 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8月9日訊 鮮菜價格大幅度上漲成為當前CPI上漲主要因素。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近期組織開展了全省鮮菜價格專題調研,分析鮮菜價格上漲的原因並提出解決的對策和建議。

  鮮菜對CPI上漲影響力最大

  上半年,我省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7.2%,僅此一項就影響全省CPI上漲0.6個百分點,影響程度達17.1%,成為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昇的重要因素,鮮菜已取代豬肉成為目前對CPI上漲影響力最大的品種。

  上半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鮮菜消費支出為209.5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0元,增長4.64%。扣除鮮菜價格變化因素後,實際消費金額比上年同期降低了10.72%。由於鮮菜價格上漲使城鎮居民人均多支出30.77元,平均每人每月多支出5.13元,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購買等量的鮮菜今年比去年一個月要多支出15.39元。今年受各種因素影響,蔥、蒜價格都出現了異常波動。我省每年的鮮菜價格呈現出大致相同的“V”型走勢,即下降——上昇。

  四大因素推動鮮菜價格上漲

  城市居民消費需求剛性增長,居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但自給率不足推高菜價。我省絕大部分地區鮮菜生產期短,冬春季溫室大棚蔬菜遠遠滿足不了消費需求,鮮菜要靠外進補充,導致鮮菜價格大幅上漲。居民保健意識日益增強,少吃肉,多吃菜有利於身體健康的理念日益形成,以致鮮菜消費量逐年增加,拉動鮮菜價格上漲。

  部分城市播種面積減少,推高菜價。近年來,由於受外進菜的嚴重衝擊,加上蔬菜產業缺乏政策資金扶持,農資價格不斷上漲推高菜價,尤其是人工成本大幅上昇,比較效益低導致農民種菜積極性不高,農村種菜戶不斷減少。

  天氣變化無常,影響菜價上漲。今年前幾個月氣溫一直較低,而且有冰雪天氣,由於我省1?4月鮮菜主要依靠外省調入,冰雪天氣造成運輸受阻,延長了運輸周期,增大了鮮菜的損耗量,增加了運輸成本,導致了我省鮮菜價格的上漲。

  蔬菜流通多環節高成本推高菜價。蔬菜從出產到消費者手上一般要經過“菜園—收購商—產地批發商—長途運輸戶—銷地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等環節。每一環節成本都在增加,最終必然累加到居民消費的蔬菜價格上,導致價格不斷上漲。

  專家支招保供給穩菜價

  專家提出四點建議保證供給、穩定物價。

  積極開拓市場。堅持研究“田間地頭”與“市場端頭”相結合,加快蔬菜產業“銷加產”一體化步伐。支持引導組建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組織蔬菜專業合作社和經銷大戶與專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學校、大型企業等進行產銷對接,實現直供直銷,減少中間流通環節,把更多的利潤留給菜農。發揮冬季冷涼環境生產的果菜質量安全性好的優勢,在大型超市設立地產菜特別是綠色有機蔬菜銷售專櫃專區,叫響龍江綠色、有機、無公害蔬菜品牌,實現菜農、消費者、超市三方共贏。同時,強化蔬菜產品質量監管,保證百姓吃上放心優質安全菜。

  完善扶持機制。要繼續采取“以獎代投”、“先建後補”的方式,加大設施蔬菜棚室基礎建設的扶持力度,適當提高補貼標准。要對冬季果菜品種、技術研發及推廣給予財政支持,充實擴大各級蔬菜生產管理和技術推廣人員隊伍。要對地產蔬菜品牌宣傳和銷售專櫃給予一定補貼,提高地產蔬菜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

  加強監管。因各種原因出現蔬菜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由政府的價格管理部門及時通過行政手段,調控市場的價格,防止市場價格波動過大,達到穩定市場價格的目的。

  加強對蔬菜的儲備和調控能力。在建立冬春儲備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儲備蔬菜的種類。保證儲備蔬菜滿足消費和調控需求,在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基礎上,使儲備蔬菜更好地起到調控價格、調節需求的目的。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