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綏化8月9日訊 7月26日,望奎縣先鋒鎮四段村養豬大戶張武把自家的28頭育肥豬裝上車,送到了望奎雙匯北大荒肉業……張武告訴記者,他家這幾年靠養豬致富多虧縣畜牧局科技特派員孫志偉的指導、扶持。
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望奎選派30名科技特派員參與到生豬產業鏈條中,與農戶組建利益聯合體18個,提供各類實用新技術100餘項,使參與生豬創業鏈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
除此,望奎還為招商企業雙匯北大荒肉業推薦引進了哈工大、東北農大等院校知名專家7名,特聘他們為企業科技特派員,對生豬屠宰剩餘物皮、毛、骨、血利用進行技術研發,從而實現生豬產品的精深加工,延長企業生產鏈條。
望奎縣生豬產業已被評為全國第一批科技特派員創業鏈,這也是綏化市實行科技特派員制度8年來唯一的一處被批准建立的國家級科技特派員創業鏈。
據介紹,綏化市2004年在全省率先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來,圍繞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大農業發展方向精選科技特派員302名,進駐鄉鎮達125個,涉及20個主導產業。科技特派員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系)150個,創建經濟利益共同體、協會和合作社45個,形成龍頭企業10戶,培訓農民近5萬人。
綏化市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在北林區開始試點的。為激發科技人員參與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綏化市研究制訂在職科技特派員享受保留編制、保留工資、保留職級“三保留”,非在職和引進的科技特派員享受一定額度資金補助,資金、技術參股獲取合法收益,科技立項、成果評定優先考慮等系列優惠政策。市委、市政府還幾次把科技特派員工作納入全市大事大項之一,進行重點推進。
科技特派員選派質量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綏化市對科技特派員的選聘形式進行不斷的探索,鼓勵創新科技特派員選派形式,北林區創新采用了“六結合一公選”的選派機制,慶安縣圍繞北五味子基地縣建設,以行政選派的方式,把一直從事北藥種植技術指導的行政機關及有關事業單位熟悉北藥種植技術的人員選聘為科技特派員。
機制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生命力所在。在科技特派員工作運行機制上,綏化市探索實行市場化、企業化運行的科技特派員選派機制和市場化運作的科技特派員利益分配機制,從而形成了科技服務農業的長效機制。北林區雙河鎮科技特派員苗永增通過與所服務的水稻種植農戶簽訂收購合同,農戶年增收220多萬元。
通過下派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技術培訓等科技活動,為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大農業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綏化市確定實施的20個科技特派員專項基本都是圍繞優勢主導產業展開的。省農科院綏化分院科技特派員姜士波在興福鄉實施了大豆生產的“三田一區一制”管理模式,使當地大豆單產大幅度提高。
科技特派員為龍頭企業的原料基地建設提供技術保障,也有力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慶安選派科技特派員圍繞當地主導產業水稻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系),水稻產量、品質大增,刺激了當地水稻加工業的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