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伊春市平安伊春建設取得跨越式發展
2012-08-09 15:01:01 來源:伊春日報  作者:李宏 朱曉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8月9日訊 近年來,伊春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主旋律,不斷加大平安建設推進力度,層層落實責任,創新社會管理,夯實基礎建設,“平安伊春”建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刑事發案逐年下降,社會治安滿意率、人民群眾公眾安全感連續3年位居全省前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連續11年被評為全省達標優秀單位,連續兩屆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地市”,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平安縣區的全覆蓋。

  隨著全市改革開放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的不斷深入,因人民內部矛盾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屢屢發生,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凸顯,不安定因素不斷增多。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妥善解決了歷史性遺留問題,安置了森工企業富餘人員、下崗職工以及老知青和大集體職工,解決了“五七工”、“家屬工”的養老保險問題;補發了拖欠項目內養老金和林業企業職工工資;先後三次增調了林業職工工資,兌現了林區教師、公檢法乾警的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資標准,工資水平提高一倍多;15萬城鄉群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應保盡保;棚戶區改造工程全面鋪開,惠及林區人口45萬人。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不僅維護了林區社會的持續穩定,還為“平安伊春”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平安伊春”創建被納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經濟社會年度目標考評和重點工作推進之中,同任期目標責任制有機結合起來,層層簽訂平安建設目標責任狀,由市委書記、市長同21個縣(市)、區(局)和25個三權在上系統黨委的黨政主要領導簽訂平安建設目標責任狀。全市各級黨委、政府和政法部門也都按責任狀的目標任務要求,結合部門實際,采取有力措施,將目標任務逐項落實,形成目標分解到人、責任落實到人、措施具體到人、獎懲兌現到人的良好互動局面,使綜治責任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每個層面和每個角落。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拿出近10萬元兌現責任狀,並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對綜治辦公經費、防范經費和人員編制等予以傾斜,為平安伊春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為了保持社會治安的持續穩定,全市各級公安機關以提高社會治安滿意率為目標,建立完善了社會治安評估預警機制,針對不同時期的突出問題,適時組織開展嚴打和社會治安重點地區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保持對刑事犯罪的高壓態勢。3年來,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專項行動,狠煞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有效地穩定了社會治安形勢,人民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刑事發案逐年下降。全市刑事案件發案由2009年的3031起下降到2011年的2574起;全市人民群眾公共安全感由2009年的97.1%提高到2011年的97.7%,高出全省公共安全感2.2個百分點,全市人民群眾的社會治安狀況滿意率由2009年的97.7%提高到2011年的98.6%。

  在強化打擊的同時,全市各地不斷加強治安防范網絡建設,搭建起治安防控快速反應平臺,形成了街面網格化、社區專群化、單位責任化、陣地實戰化、村場聯防化的防控格局,全面提昇了治安防控能力。同時,還擴大了平安創建活動的外延,除了廣泛開展平安鄉鎮、平安村屯、平安社區、平安校園、平安醫院等形式的創建活動外,還在拓展平安建設的深度和廣度上下功夫,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平安工地”和“平安旅游景點”活動,延伸創建平臺,擴大創建層面,深化了平安創建工作,全市平安建設的覆蓋面達到了100%。

  為了不斷深化平安伊春建設,全市各地、各部門著力抓好信息化建設。在“大調解”工作中,依托原有的綜治維穩中心、矛盾調處中心或司法所設立“大調解”工作辦公室,在村、社區(居委會)依托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調解室,全市共建三級調訪組織1158個,覆蓋面達100%;49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調訪辦公室,413個村(居委會)建立人民調解室,形成了排查、疏導矛盾糾紛的強大力量,搭建起信息反饋的工作平臺。在技防建設中,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安全技術防范建設的意見》要求,全市已建成一級監控中心1個、二級監控中心21個、三級監控中心102個,共建設視頻監控點4047個,城市重點目標、部位安全技術設施安裝率和完好率達到了100%。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全市各地、各系統將夯實基層基礎工作作為平安建設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加強綜治組織建設,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提高綜治工作人員素質。全市共建鄉鎮(街道)綜治工作中心91個、村(社區)綜治工作站440個。相繼健全完善了《五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綜治委成員單位聯系點制度》等規章制度;制發了《伊春市治安員管理辦法》、《伊春市“平安縣區”考核辦法》、《全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基礎建設檢查驗收標准》和《全市創建“平安鄉鎮(街道)、平安社區(村)、平安單位”活動考評標准》等基礎性文件,使全市平安建設的基礎工作步入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提高綜治乾部的素質,各級綜治部門和系統單位每年都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加大了對本地、本系統綜治乾部的培訓工作力度,提高了綜治乾部的素質,夯實了綜治基層基礎,為實現綜治工作新發展、新跨越提供了根本動力。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平安建設,營造“平安伊春”氛圍。市綜治部門先後組織開展了綜治知識競賽、綜治有獎答題活動等,今年4月還組織開展了交通安全周、控制發案周、安全生產周和防火安全周“四個宣傳周”,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積極動員社會各界群眾積極踴躍投身到平安伊春建設中來,形成了“參與平安建設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根據國家城市調查隊的抽樣調查,全市公眾對平安建設局滿意度為98.1%,高出全省公眾對平安建設局滿意度2.1個百分點,位居全省前列;全市人民群眾認為平安建設活動有效果的佔99.3%,高出全省1.7個百分點。

  社會管理創新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為此,全市各地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工作的新途徑和新方法。市裡分別確定了區、街道(鄉鎮)、社區三個層次30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培育了一大批鮮活的典型和經驗。市司法局建立的刑釋解教“雙延伸”體系,美溪區的“群眾選警長”警務機制改革,西林區的“QQ警務室”、“居民消防自救站”、“溫馨表決室”,鐵力市的“七字調解法”經驗等在全省一開先河,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肯定。伊春區建立六大體系、十八個機制的社會管理創新做法,得到國家民政部的肯定。

  3年來,通過開展平安伊春建設,人民群眾參與意識得到增強,平安建設外延得到擴大,社會管理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平安建設效果得到顯現,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伊春先後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市,並被聯合國有關組織授予“世界十佳和諧城市”等榮譽稱號。

責任編輯:關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