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排水公司 擬建設信息化系統防止內澇
2012-08-10 11:19: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左靚 褚曉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排水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大雨中堅守

  東北網8月10日訊 日前,哈市排水公司出臺了《哈爾濱城區積水問題近期解決辦法》,將從建信息化系統、購置防汛物資、改擴建調蓄池、雨污分置等方面解決內澇問題。

  -一點鼠標便知積水深度

  近年來,哈市城區發展迅速,排水管轄的范圍不斷擴大,傳統的人工管理方式已適應不了如今城市發展的進程。為有效提昇哈市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排澇應急處理能力,哈市排水公司擬建設信息化系統。該系統將為排水排澇提供數據支橕,對城市積水進行預報和預警,以便制定城市排澇應急方案和搶險措施,並在積水期間利用信息化系統科學調度和指揮防汛排澇,最大限度地避免災害發生,同時還可優化、指導工程規劃和設計。

  這套排水信息化系統將建設一個信息中心,氣象部門將雨情預報發送到信息中心後,信息中心會立即分析雨情將帶來的影響。假設12小時降雨量為30毫米,信息中心將對數據庫中存儲的積水點逐一分析,這30毫米的降水將會影響哪個區域產生怎樣的影響,尤其是對於主城區的21處內澇區的影響。同時,指揮、調配系統還會告知相關工作人員采取何種應急措施進行排水。

  -增購排澇搶險設備

  8日下午,哈市遭暴雨襲擊,排水公司出動吸泥排污等車輛65臺、擺放警示標識100個、警示燈400個,大型移動泵站2臺、發電機5臺、水泵14臺。“這些已經是排水公司所有的應急搶險物資儲備了。”哈市排水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想要應對較大量的降雨,這些設備遠遠不足,遇到大天雨只能采取人工排水。沒有衝鋒舟,遇到人員被困只能靠人力背;吸泥車不夠用,只能用手掏污泥。一旦遇到大到暴雨,排水公司800餘名工作人員必須全員上崗堅守一線,可這些工作人員沒有救生衣,只能穿著雨衣就上崗,大型車輛駛過後的雨浪容易將路中央的排水工人衝倒。為此,排水公司擬購置衝鋒舟、救生衣、臨時泵站等應急搶險設備,以保證排水工作人員的安全,同時,也能更好地幫助被困人員。目前,哈市政府采購辦正在逐一進行采購。

  -擴泵站、建調蓄池提高排水能力

  近年來,由於哈市城區發展變化,路面的硬鋪裝加大,形成了21處內澇片區。針對經常出現的內澇片區,哈市排水公司擬完善排水管網、建調蓄池、建雨污分流等五個工程項目,並將在相關部門的配合下逐步完善和實施。

  完善管網:目前,哈市城區現有的1213公裡排水管網中,其中解放前管網27公裡,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管網190公裡,老舊管網缺乏及時更新改造。城區建設主體多元化導致排水管網建設標准不統一、銜接不暢,進一步削弱和降低了排水能力,使得哈市部分區域頻頻積水。哈市排水公司將對目前具備實施條件、近期能實施且馬上能見到實效的管網進行完善。

  擴改建泵站項目:在哈市21處內澇區中,有不少橋涵,這些橋涵在建設之初曾修建了排水泵站,但由於城區的發展,橋周邊居民增多,生活污水逐漸增加。一旦遇到大到暴雨,雨水、污水都聚積在地勢較低的橋涵中,導致排水泵站容量不夠,出現積水現象。排水公司將逐步推進泵站改擴建及配套管網建設。

  建設調蓄池項目:排水公司擬在一些地勢較低的地段建地下調蓄池。調蓄池建好後,從上坡流下的雨水將先被收集到調蓄池中,等市政管線中積水排空後,調蓄池再將積水排出。

  區域綜合排澇項目:哈市21處內澇區多是由於南高北低的地勢造成,區域綜合排澇項目主要根據內澇區的地勢“因地制宜”,如內澇區離“三溝”較近,可引流至“三溝”排放;如離泵站較近,可鋪設管線至泵站。

  雨污分流項目:據哈市排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發達城市和新興城市已實現雨污分流,雨水可以直接排到江河,生活污水經過處理排入江河。哈市自2010年已開始對新建城區規劃地下雨污分流,但老城區受建設成本、地下空間擁堵等限制,尚無法實現雨污分流。今後,哈市將逐步實施雨污分流,昇級排水系統。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