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肅慎文化之鄉』叫響雞西獨特品牌
2012-08-14 16:04:35 來源:雞西新聞網  作者:高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雞西8月14日訊 日前,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央民族大學和省文聯、省民協等相關專家組成的評審組一致通過並決定授予雞西市“中國肅慎文化之鄉”稱號,並成立中國肅慎文化研究中心。雞西市全力申報國家級肅慎文化之鄉,不僅僅是探源雞西區域的歷史文明,更是要讓雞西大地孕育的6000多年的肅慎文化得以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底蘊更加豐滿厚重,為肅慎文化續寫更為精彩的歷史。

  1972年,黑龍江省考古隊在興凱湖畔的新開流考古挖掘發現,早在6000年前就有東北歷史上兩大土著族之一的滿族祖先——肅慎人在此漁獵生息。新開流文明是迄今為止在黑龍江省發掘出土的較早、出土文物最多、最全面系統反映古代肅慎人的漁獵勞動、藝術雕刻、宗教信仰、民俗禮儀等多方面的文明,屬於新石器文明。至今已發現的肅慎文化遺址24處(古墓葬9處、古城址15處),其中有4處肅慎文化遺址被列為黑龍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密山市的新開流遺址、雞西市刀背山墓地、雞東縣的永安大鍋盔山金代古城和虎頭關帝廟),9處肅慎文化遺址被列為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城子河小城山古城,恆山區柳毛鄉小四平山古城,雞東縣的平陽鎮八角樓、向陽古城、金城古城,密山市的大珠山古城、承紫河古城,虎林市的安興古城、迎南古城)。征集文物標本近3000件。其中,已定為國家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8件,三級文物90餘件。新開流文化開創了肅慎文化的先河,為研究黑龍江流域社會發展、民族起源、環境變化以及藝術起源、民風民俗演變等提供了科學的實物資料。肅慎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延續,成為興凱湖區域和烏蘇裡江、穆棱河流域居民獨特的文化傳承,形成了雞西獨特的民俗民風。民間有關肅慎文化的傳說很多。2000年,挖掘整理了《興凱湖傳說》民間故事集,此作品於2009年被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列入保護名錄,其作者現年74歲的孫梅亭老人是黑龍江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被確定為“興凱湖傳說”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

  長期以來,雞西市委、市政府對肅慎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弘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把海東青、獸皮衣、魚叉、魚紋陶罐、漁具等肅慎文化元素與人物像組合,確立了肅慎人形象標識,將在市博物館和新開流遺址建立“肅慎人”雕塑;2012年6月,掛牌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邊疆文化研究中心”,充分借助國內肅慎文化專家的力量,在已經成立的“邊疆文化研究中心”基礎上,獲准成立“中國肅慎文化研究中心”;正在排演以肅慎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大型實景劇《雞西·穆棱河傳說》;加大對肅慎漁獵文化賴以生存的興凱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成功舉辦了“2012黑龍江·雞西興凱湖春季國際觀鳥節”和“2012中國·雞西綠色發展國際論壇”,8個國家、23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綠色發展、濕地保護進行了深入研討,形成並簽署了《興凱湖綠色保護宣言》。中央、省及香港40餘家媒體對兩項活動進行了大篇幅報道,共發稿150餘篇,進一步提昇了雞西“滿族祖先肅慎人發祥地”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興凱湖保護和發展工作也引起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開發工程;9月末,還將舉辦興凱湖肅慎文化民間藝術節,主要活動由“龍江民間工藝成果展覽”、肅慎文化高端論壇、走進大湖文明采風活動,編輯出版《雞西地域文化叢書》、《圖說肅慎文化之鄉》、《興凱湖傳說》、《興凱湖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匯舞藝術》、《肅慎文化高端論壇論文集》,進一步挖掘、弘揚肅慎文化,全面展現雞西“中國肅慎文化之鄉”的風采,打造雞西獨特的“肅慎文化”品牌。

  雞西作為肅慎文化實至名歸的發祥地,不僅有責任,有義務保護和傳承肅慎文化這一民族文明瑰寶,更重要的是,肅慎人頑強不息,人與自然不斷融合,對自然崇拜的生存觀念、游動遷徙的生存方式、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態構成了肅慎文化的獨特文化特征,這更是我們現代人要弘揚和學習的精髓所在,而這一切,已經開始。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