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訊 今年以來,雞冠區在建設“幸福新雞冠”活動中,大力實施惠民政策,上半年,區級財力投入民生8751萬元,佔區本級支出的48%,使人民群眾的再就業、教育、衛生醫療、貧困救助民生項目等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得到提高。如今的雞冠區,新一屆區委、區政府為群眾謀福祉的串串印跡,把“幸福”的“標簽”貼在該區50萬人民的心坎上,用老百姓的話說,那是“金鑲玉”的生活。
有錢花是幸福,兜裡票子鼓又鼓。該區引進域內外重點產業項目24個,引進資金38億元,為歷年招商引資上項目之最。強大的稅源為該區帶來豐厚的收入,上半年,該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7億元,同比增長13.5%;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3288萬元,為預算的51%,同比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9815元,同比增長18.9%,完成年計劃的53.3%。
有書念是幸福,教育投入實又實。圍繞當前群眾關注的焦點,從辦學條件、教育質量等方面謀求突破,加快雞冠教育發展,實施“項目提標、隊伍提昇、安全提質、管理提效、改革提速”五項工程,高效地展開各項工作。今年該區投入2000餘萬元,對第九中學教學樓、第三中學、培新小學等進行改造和維修,有10所學校通過省級標准化學校驗收,其中4所被評為全省標准化先進學校,學生入學率達100%。
有房住是幸福,安居工程好又好。大手筆投資近50億元建設了新發小鎮、利民棚戶區改造項目、培新三期經濟適用房和新城一期經濟適用房等,建築面積139.5萬平方米,極大地改善了當地居住環境。與此同時,投資2000萬元加大興國中路東段綜合改造工程進度,擴建機動車道寬27米,新建路邊停車泊位314個,鋪裝道板3000平方米,栽種核桃楸154棵、水臘綠籬1500平方米。粉刷道路兩側住宅樓7棟,亮化改造樓體10棟,安裝各種燈飾78盞,還對東起新華街、西至騰飛橋、南起興國路、北至北環路范圍內共38棟棄管樓房29萬平方米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改造。
有業就是幸福,拓寬渠道多又多。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各類專場招聘會18場,提供空崗信息5632個,登記各類求職人員4740名,職介成功2449人,為10名失業人員申報小額擔保貸款50萬元。
有實惠是幸福,社會保障牢又牢。強化各種保障制度,該區參保農民達到13960人,參保率達到93%,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共發放對象3655人,發放金額200餘萬元,城居保基礎養老金發放對象1005人,發放金額60餘萬元。城鎮居民參保61972人,為4609人發放醫療費1506萬元,為181名參保人員辦理了異地安置手續。同時,實施社會救助保障制度,為城鄉8569戶13296人發放低保金3396萬元;為90戶農村“五保”發放分散供養金16.2萬元;為重點優撫對象210人發放各類優撫金30餘萬元;春節、清明節開展情暖萬家活動,為2890戶發放救助物資38萬元。對特困人員進行臨時救助,為城鄉低收入群體一次性發放生活補助11250人、89.5萬元;對低保戶高、中職學生教育救助240人,救助金18萬元。對今年考入大學的學生救助124人,救助金33.8萬元。
有娛樂是幸福,文化活動廣又廣。堅持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傾斜,向農村傾斜,在紅星鄉、西郊鄉14個行政村村村建成農家書屋、文化休閑廣場、文化活動室、農民秧歌隊等。同時,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所轄7個辦事處都設有圖書室,並為轄區書畫愛好者提供場地,使他們的愛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辦事處設有專門的文體活動室,專人負責管理,供熱愛舞蹈的居民跳舞,並有跑步機、棋牌、乒乓球等設施,免費向居民開放。目前該區建有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40個,鄉綜合文化站2個,村文化活動室14個,全區社區和村專項文化活動場所覆蓋率達100%,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網絡健全。
如今的雞冠區,幸福不僅是概念,更是實惠,滋潤在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喜人的數據是建設活力生態宜居幸福新雞冠的創新之果,順應了民心,印證了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