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真情時刻
搜 索
記者與張麗莉面對面:麗莉希望早日回講臺
2012-08-20 05:54:2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魏廣川 羅彥坤 肖勁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教室裡擺滿了學生給麗莉疊的千紙鶴。

  教室後面的板報上寫滿了學生對麗莉的祝福。

  張麗莉微笑回答記者的提問。

  東北網8月20日訊 19日,中央及省級媒體采訪團走進哈醫大一院ICU病房看望張麗莉,張麗莉康復狀況非常好,精神狀態也很好。在近20分鍾的交談中,張麗莉坐在輪椅上一一回答了記者的提問,臉上始終保持笑容,十足的精神頭傳達出健康和樂觀,言語中她提及最多的是自己的親人和班上的孩子們。

  記者:這麼多天,無論是媒體還是市民,這麼多人關注你,對你來講會有壓力嗎?

  張麗莉:對我的關注大部分是肯定和支持,這些給了我很大的鼓勵。當然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但這一切都很正常,對我來說也有一些小的壓力。因為有時候大家僅僅是看到我的一面,只是我救人以後的一些小的畫面,大家會問以前如何,會有疑問,我覺得時間會證明一切,因為大家會讓我渡過難關,更多的是給我正能量,很感謝大家。

  記者:這麼多媒體報道稱你為英雄,你怎麼看?

  張麗莉:英雄這個稱呼對我來說就是一種壓力,因為我一直都是以向周圍人學習的態度去為人處事的,所以當別人用一種英雄的稱號冠在我頭上、用更高的要求去看待我的時候,反而覺得自己很多地方做得還不夠。

  記者:有人說你激發了中國人以善為美的道德點,讓社會的誠信更有力量,你自己是怎麼看待和評價自己的這個行為?

  張麗莉:其實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大愛,只不過生活中不是時時刻刻都能夠彰顯出來,實際上每個人都是生活中的英雄,因為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忠職守,盡職盡責,也默默地成為中國的脊梁。每個能夠堅守自己崗位的人也是心懷大愛的人。


 

  麗莉的學生考進了重點高中。

  張麗莉班級牆上貼著她對學生的寄語。

 

  記者:聽說你在病房中一直關注奧運賽事,當國旗昇起的時候是什麼感觸?

  張麗莉:我經常說中國的國歌是世界上最響亮的歌曲,最震撼人心的歌曲,每次聽到國歌奏響的時候我都相當激動、特別自豪。特別是這次家鄉運動員焦劉洋破了奧運會記錄獲得金牌的時候,我覺得很自豪。

  記者:你現在最大的心願是什麼?

  張麗莉:早日裝上假肢,然後恢復到原來的生活狀態,回到講臺,為社會貢獻我的力量。

  記者:我在佳木斯看到您的學生,他們很多都考上了理想的高中,你聽到這個消息後是什麼心情?

  張麗莉:我希望他們到新的人生階段,首先要學會珍惜,青春年少,不僅僅要學好書本上的知識,還要學會做一個優秀的人,學習做人處事的態度,能夠胸懷大愛,用真情去感動他人。

  記者:聽說您喜歡一首詩叫《面朝大海》,喜歡的是什麼?

  張麗莉:我喜歡的是一種心境,面向大海的時候心胸會更開闊一些。當時我剛參加工作,曾經對家人說,等我桃李滿天下的時候,能夠帶著一份抒懷千裡的心情遷居到海邊,帶著一份愜意的心情,無悔地去過自己的後半生,開心快樂地生活,更加隨意一些。

  記者:教師節快到了,最想收到的禮物是什麼?

  張麗莉:最想收到的禮物就是我們的孩子能夠快速地適應高中生活。

  記者:你的學生每次談到你的時候特別高興,覺得能在你的班級特別幸運,請問你是如何把學生變成朋友的呢?

  張麗莉:學會換位思考就可以了,而且彼此之間都很真誠,畢竟自己也是從那個年齡段過來的,所以很多事情能更理解,跟家長溝通的時候會提前做相應的准備,我和學生之間在溝通上可以說是零障礙。

  記者:從最開始到現在,我們看到你的狀態越來越好了,那麼最開始那段對你個人來說最艱難的心理過程,你是如何走過的?

  張麗莉:以前有一句老話說得特別好,“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很多人覺得當我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會有無數的設想,但是唯獨沒有想到我會平靜地去接受,我只是學會坦然面對而已。這過程肯定會比較艱難,但我要學會去調整自己,畢竟我不是為了自己一個人在活,還有家人、朋友、社會上更多關注我的人。所以我更希望自己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處理今後的事。

  記者:學生們叫你麗莉姐,會不會對管理他們增加難度?

  張麗莉:沒有,我們之間分得很清楚,課堂上就是師生關系,出了課堂就是朋友關系,所以不會增加難度。

  記者:9班的學生不叫你麗莉姐而是“小鹿姐姐”,最喜歡哪一個?

  張麗莉:對我的稱呼有很多,我之前喜歡穿比較卡通的衣服,裡面有很多小鹿的造型,所以孩子們叫我“小鹿姐姐”,無論什麼稱呼我都很喜歡。他們能夠叫我姐姐,說明我在他們心中沒有距離感。

  記者:通過這件事你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嗎?

  張麗莉:生命是特別深刻、沈重的話題。每個人對生命都會有不同的定義,但現在對我來講只要生命在,一切都能重新擁有,我可以重新站在我的講臺上,能重新面對我可愛的孩子們,我很知足。

  記者: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嗎?

  張麗莉:我不是特別善於未雨綢繆的人,目光比較短淺。所以目前的心願就是快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以積極的態度去接受下一步的康復訓練,因為專家告訴我,康復訓練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畢竟我是高位截肢,很難恢復。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堅強一些,學會堅持,把每一天當成新的一天去挑戰。

  記者:聽說每次手術、換藥的時候都很痛苦,但是你面對他人的時候卻很開朗,是什麼在支橕你?什麼樣的力量讓你有這樣的心態?

  張麗莉:與其說是力量不如說是父親教會我做人做事的態度。我曾經在心裡對我父親說過一句話,特別在這件事發生之後,“很抱歉,我本來應該成為他的拐杖,卻成為他心中最重的牽絆”。所以我希望能夠把我最樂觀的一面展現在我父親面前,然後展現在更多的支持我、愛我的人面前,所以不希望大家看到我每天都在哭泣、在悲觀、多麼的懊悔、多麼的痛苦、多麼難熬,因為這一切都可以過去。我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將自己更應該發揮出來的正能量展示給大家。這纔是最好的,也是我父親最願意看到的。

  記者:你如果再站在講臺上,你最想給孩子們講哪一課?

  張麗莉: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珍惜當下。

  記者:你做哪些康復訓練?對你來說困難嗎?

  張麗莉:上臂的力量,背部的力量,包括兩條腿的上伸和下展,左右動的幅度和角度等。對肉體上會有一些痛苦,但這對我來講是恢復健康的開始。

  記者:我曾經在佳木斯見到一個想進你們班級的初一新生,他是你同事的孩子,這孩子覺得錯過你這位老師特別可惜。

  張麗莉:沒什麼可惜的,因為佳木斯有很多比我更優秀的老師,我的成長離不開他們對我的影響,所以我覺得他會在我們學校更好的成長。

  記者:對未來的工作有什麼想法,未來將去北京康復,對那邊有什麼期待?

  張麗莉:生命是革命的本錢,先把身體恢復好了,然後纔能重返講臺,但具體的想法還沒想到。期待恢復的過程盡量少一些,縮短康復過程,希望自己盡快適應。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