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2日訊 2009年,我省提出“利用3~5年時間,建設、整合和拓展20個稻米加工園區”的戰略決策:到2015年,全省累計投資90億元,建設30個稻米加工園區;形成每年1000萬噸以上稻谷加工產能。三年過去了,我省稻米加工園區建設進展如何?全省水稻加工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個規劃 促弱勢變強勢
夏末秋初的龍江大地,稻浪滾滾,水稻長勢喜人。雖然不是水稻加工旺季,記者在我省的一些稻米加工園區還是看到一片繁忙景象:機聲隆隆,一條條生產線將籽粒飽滿、金燦燦的稻谷,加工成亮晶晶的大米;令人驚喜的是,加工稻米剩下的稻殼,也經過深加工後變成米糠油、白炭黑等多個副產品……
水稻精深加工的文章正在越做越大。
一直以來,我省稻米加工一直是能力不強、資源浪費嚴重的“小米碾子”佔據主角位置。2009年度我省有稻谷加工企業1167戶,日加工200噸以下的水稻加工企業959戶,佔82.2%,實際加工稻谷1325.5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32.3%。“小米碾子”電閘一推,隨時加工,稻殼不是四處亂扔,就是燒掉,資源浪費又污染環境。這種加工形式導致我省稻米加工能力不高競爭力弱,品牌多而雜,名牌產品少,有的冒用商標,使我省優質大米的信譽受到嚴重損害。2009年國家糧食局發布的各省糧食加工業總產值、產品銷售收入、工業增加值3項指標統計顯示,我省在全國綜合排名僅居第7位。
稻米加工弱勢狀況,引起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08年省政府提出了建設大型稻米加工園區,擴大先進產能比重,實現稻米產業結構優化與昇級的意見,2009年《黑龍江省稻米加工園區建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迅速出臺。《規劃》主旨是利用3~5年的時間,建設20個稻米加工園區,解決我省稻米經營企業小而散、資源浪費,產品品牌雜等諸多問題。園區全部建成後,將形成每年700萬噸以上先進加工產能。
2009年,首批6個稻米加工園區建設啟動,當年形成186萬噸水稻加工先進產能。截至目前,全省稻米加工園區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7.4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08.1億元、利稅1.6億元,分別佔全省稻米加工企業總額的22.8%、22.9%、24.7%。佔1%的稻米加工園區創造超過全省行業1/5的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和近1/4的利稅。到今年年底,水稻產業園區全部建成後,我省水稻加工產能將居全國第一位,水稻加工的弱勢將徹底改變,我省稻米加工業將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定位30萬噸 實現精深加工
記者在走訪佳木斯的益海、鶴崗的人和、萬源、泰豐以及中糧(綏化)集團等稻米加工園區了解到,每個園區都堅守循環經濟的創新理念,通過高科技手段對每粒水稻“吃乾榨淨”,最大限度地開發稻米資源的利用價值,實現對稻米的精深加工。
為了建設高水平的水稻園區,我省高起點規劃,特別規定“三要件”必不可少:建設年加工30萬噸水稻生產線,建設日加工100噸米糠制油和深加工項目,3000千瓦以上發電車間。同時還要充分體現“八化”特征,即規模化、低碳化、精深化、科技化、品牌化、產業化、市場化和效益化。
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稻谷單體加工能力在30萬噸以上,纔能使稻米主產品實現集中加工和銷售,有利於企業降低運營成本,有利於將集中產出的稻殼和米糠、碎米等副產品進行批量再利用和深加工,以獲取最佳規模效益。像萬源年加工水稻達到40萬噸,加工米糠10萬噸,利用稻殼灰生產白炭黑5千噸。
2011年我省稻米園區累計加工水稻213.5萬噸,佔全省稻米加工企業1142戶加工總量的15.8%。截至目前全省稻米加工園區建設優質水稻種植基地近50萬畝。據鶴崗萬源、泰豐和人和三個稻米園區測算,建立基地訂單收購,可使農民每噸水稻增收100元,年收購量100萬噸,可使農民增收2億元。
到2015年,我省將累計投資90億元,建設30個稻米加工園區,使全省稻米精深加工的附加值由目前的1:1.08達到1:1.25,其中30個園區附加值平均達到1:1.67。園區稻米加工企業年銷售額佔全省稻米加工年總銷售額的50%。
一條產業鏈 稻米上演72變
按照目前的大米價格,傳統的小稻米加工企業,單獨加工大米一項並不掙錢,但在目前我省新建的稻米園區內,情況已經大不相同,循環經濟、精深加工已使稻谷身價倍增。
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加工一噸水稻虧20元,而由其衍生發電、米糠油,一噸能各賺40元,這還沒有算白炭黑、米淀粉等副產品的經濟效益。這些產業鏈環環相扣,每種產品成本都比獨立生產企業低,更比用其他原料生產的同類產品質優價廉。“年加工40萬噸水稻,這賬就大有算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萬源、益海(佳木斯)等到稻米加工園區,采用“良種選育——訂單農業——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新產業模式,通過高科技手段對每粒水稻“吃乾榨淨”。優質稻谷進入園區後,演繹著“七十二”變,通過儲糧倉、礱谷車間、大米車間、米糠車間、稻殼發電(供暖)車間等生產線,生產出不同用途、不同檔次、不同規格的主副產品。米廠加工後的副產品米糠被提煉出毛米糠油,再被加工成優質米糠食用油。榨油後的米糠粕,提煉出米糠蛋白、膳食纖維、肌醇,油脂精煉後的副產品再提煉出卵磷脂、甾醇、谷維素及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就連稻殼發電燒剩下的稻殼灰,還能從中提煉出白炭黑、活性炭等用途廣泛的高科技產品。人和米業有限公司利用稻殼發電,年可供清潔電能2000萬千瓦時,益海(佳木斯)稻米加工園區年稻殼發電能力達到2160萬千瓦時,年可節省標煤4.5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