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黃華文:義務為百姓治病 大山深處的軍醫
2012-08-24 13:49:0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姚志剛 張群 王忠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黃華文在手上練習針灸

  黃華文的藥品很齊全

  東北網8月24日訊 大興安嶺邊防某團四連,坐落在大山深處。畢業於解放軍大連醫學院的黃華文在這裡從事醫務工作近十年,他編制的《防治大興安嶺常見病基本常識》小冊子,有效預防了官兵和駐地居民中常見病的發生。隨著醫術的不斷提高,黃華文已是駐地遠近聞名的內科專家,被官兵和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黃軍醫”。近日,記者到黃華文所在地進行實地采訪。

  在自己身上練針灸

  在一個被群山環抱的小營區,記者見到了中校軍官黃華文,一頭發花的頭發,很難想象他纔41歲。

  在連隊軍醫辦公室,一個裝滿針灸針的小盒子引起記者注意。“你是學中醫的?”面對記者的提問,連隊指導員曾祥坤解釋到,這裡醫療條件差,為了提高診治水平,黃華文充分利用進修、公出、休假等機會抓緊學習,還自購了大量醫學書籍,同時潛心鑽研老軍醫高連啟的醫療筆記,反復揣摩,積累學習筆記10多本,達到80餘萬字。針灸就是他自學的。當年為了練好“一針見血”的靜脈穿刺基本功,黃華文不知往自己身上紮了多少針,左手紮遍了再紮右手,手臂紮遍了再紮胳膊,他的胳膊和手上都是密密麻麻的針眼。通過苦練,黃華文終於熟練地掌握了靜脈穿刺術。

  編制防病手冊

  大興安嶺氣候嚴寒,冬天最低氣溫在零下五十多度,凍傷、風濕在官兵中時有發生,夏天山林草爬子橫行,戰士上江巡邏很容易患上森林腦炎、腦血栓。

  黃華文為將這些極大危害官兵健康的常見病研究透徹,他虛心向駐地衛生所醫生請教,與他們共同診斷治療這些常見病例,試驗研究防治辦法,最後編寫出《防治大興安嶺常見病基本常識》小冊子,給連隊官兵人手發了一冊,有效預防了官兵和駐地居民中常見病的發生。

  從醫18年以來,黃華文始終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確保官兵和駐地群眾身心健康。

  義務為百姓針灸治病


 

  記者到駐地當天,剛好趕上黃華文要給友誼村村民李永斌復查。記者與黃華文一行驅車來到數公裡外的李永斌家。車還沒停穩,就看到一男一女兩位老年人伴著犬吠聲,從屋裡小跑著出來。李永斌說,聽到汽車聲近了,他們老夫妻倆就往外跑,平時很少有汽車進村,而開車到他們家的,除了他們的救命恩人黃華文不會是別人。

  李永斌說,幾年前,他患了腦血栓,多方求醫診治,錢花了好幾萬,仍留下嚴重後遺癥,不久又得了痔瘡,病痛折磨得他對生活幾乎失去信心。黃華文知道後,主動到他家開導他,義務為他針灸按摩。無論刮風下雨,每周三次,持續治療近半年,現在他能下地乾活了,對生活也有信心了。“像現在這樣小跑著出門,在一年前都不敢想象,這一切多虧了黃軍醫啊!”給李永斌復查完,黃華文和往常一樣,叮囑李永斌不要吃辛辣食物,又留下兩盒消炎藥,就離開了。

  黃華文說,每當看到當地居民期盼健康的眼神,他都竭盡全力為每一位患病的村民細心診治,遇到貧困村民,還免費贈送藥品。

  四年沒回家過春節

  在駐地,記者看到黃文華還進入炊事班幫廚。“連隊人多,炊事班的工作量大,我只要有時間就會到炊事班幫忙,同時幫著調理官兵們的飲食。”

  黃華文一邊嫻熟地切著菜,一邊和記者聊。“我是一名老兵,1989年入伍,1990年12月入黨,2003年12月,從野戰部隊交流到這裡的。”黃華文說,作為一名邊防軍醫,治病救人的同時,還要克服環境閉塞、條件艱苦、兩地分居等內地軍人難以想象的困難。2005年年初,由於邊防連隊駐地偏遠閉塞,環境條件艱苦,家屬就業、孩子上學諸多不便,家裡找人想給他換個崗位,他拒絕了。“一起交流過來的乾部,上機關的上機關,調離的調離,轉業的轉業,但我不能離開這裡。”黃華文說,“作為一名軍人,就意味著要奉獻,就意味著要報效國家。”

  長期兩地分居讓黃華文對家人愧疚無比,但為了讓年輕的乾部回去探親,黃華文已經連續四年沒與愛人和孩子一起過春節了。一年當中,兩口子見面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每當面對妻子幽怨的眼神時,他總是說:“華文知道你的苦,很愧疚沒有照顧好你,可邊防連隊遠離城鎮,離不開軍醫,官兵健康離不開軍醫。”

  談到家庭,黃華文說,兒子在吉林延邊讀高三,和他共同生活的日子不到五年,他欠妻子和孩子很多,希望兒子在2013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張廣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