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 “8·22”賓縣縱火案中5位民警不顧生命危險制止犯罪、保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英勇事跡感動了全市人民,得到廣大群眾的廣泛贊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正是由於廣大公安乾警忠於職守,甘於奉獻,守衛平安,纔使全市治安防控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群眾安全感逐年提昇。據統計,我市刑事發案總量近幾年始終在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中保持最低,命案發案創歷史最低,較好地實現了“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群眾滿意”的目標。
全市派出所轄區可防性案件發案下降近三成
我市公安機關在全國率先推行新型巡控模式,組建了一支由400人組成的公安助理員隊伍,聘僱了一支由“4050”人員組成的專群隊伍,編織了一張有265個巡控點位、每個點位配置4名專群力量的全市社區治安防控網絡。廣場、道路、庭院、樓道亮燈率均達到95%以上,新建小區封閉率達到100%,老式小區封閉率達到70%以上。經過三年努力,市區已有2569個小區安裝技防設施,監控探頭達20851部,覆蓋居民達150萬戶。派出所轄區各類刑事案件尤其是可防性案件發案數量逐年下降。
今年以來,全市派出所轄區可防性案件發案同比下降28.5%,其中入室盜竊、入室搶劫和樓道搶劫發案同比分別下降28%、46%和26%。另外,盜竊汽車及砸車盜竊發案同比下降43%和27%。
210個社區896個村屯實現零發案
在今年4月開展的“守護平安”專項行動中,公安機關重在“防”,切實發揮新型巡控機制有效作用。派出所根據轄區各類刑事案件,尤其是“兩搶一盜”案件、砸車盜竊和盜竊機動車案件的發案形勢,把巡控綜合力量全部投入到易發案時間和部位上,凡是居民區發案多的,采取車、步巡相結合的辦法,提高見警率;凡是路面發案多的,則加密巡邏次數;凡是在一定時間段特別是夜間發案較為集中的,及時把巡控力量重點調整到相應時段。其中,郵政派出所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使轄區河渠街與遼陽街一帶、鐵嶺社區、哈醫大一院周邊三個地區“兩搶一盜”案件發案率為歷史最低。
同時,公安機關從源頭入手,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把防范常識、安全警示普及到轄區的街路、單位、場所,普及到每家每戶每個居民群眾。其中,特別針對百姓深惡痛絕的電信詐騙案件進行深入、廣泛的宣傳,切實提高了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識。
今年以來,全市有15個分、縣(市)局可防性案件呈下降趨勢。有101個派出所、210個社區、896個村屯、1183個民警責任區可防性案件實現零發案。
民警“周進20戶”網獲潛逃17年命案逃犯
“守護平安”專項行動實現了多個創新,其中,“道外模式”實現了治安防控機制的創新。
行動中,道外警方打破傳統管理模式,實行“三級包片”,目前整個道外轄區劃分了122塊由所領導實名承包的大“責任田”,涵蓋224個由民警承包的小“責任區”,實現了無縫對接。同時,該局創新社會管理手段,推行周進20戶的“社區民警入戶信息采集、錄入反饋機制”,要求每名社區民警每周利用兩天時間,至少對20戶群眾走訪登記,並專門組建了246名外來人口協管員隊伍,幫助核對信息。其中僅大有派出所一年內就變更“839”人口信息超過8萬條,且條條准確,項項可查;新一派出所通過登門錄入指紋等信息,使市局刑偵部門成功破獲遼寧省掛牌的B級督辦命案,網獲搶劫殺害兩人潛逃17年的犯罪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