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乞討資料圖
東北網8月27日訊 1秒鍾賺到100美元?制造這個“賺錢神話”的,竟是上海軌交站內的乞討者。
一位軌交民警曾在微博上感慨:“在整治車站乞討的過程中,一名乞討人員對我說:你一天累死累活賺那麼點,還來管我,你知道我今天討了多少?670元!你連我都不如,管我乾嘛?”
上海警方的一個微博透露,自2008年以來,在進軌交綜合執法工作站次數的排行榜上,何某以309次位居第一,陳老太以292次暫列第二,包某以241次位列第三……
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有相當一部分乞丐並非是喪失勞動能力的弱者,乞討正逐漸演化成一種“職業”——乞討專業戶,他們以各種伎倆造假,博得人們的同情,不勞而獲地騙取錢財。要從根本上消除乞討現象,除了嚴厲打擊外,應該規范和完善社會救助措施和機制,讓真正的弱勢群體能夠得到幫助。
地鐵頻現乞討專業戶
當一名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的老人被送進上海軌交徐家匯站綜合執法站時,民警吳春雨看著他無奈地搖搖頭。根據電腦檔案記錄顯示,這名老人已是第64次來這裡接受教育了。
這是《法制日報》記者近日在采訪軌交警方查處乞討人員時看到的情景。
據吳春雨介紹,在每日查處的乞討人員中,“老面孔”佔了絕大多數。經常進出執法站的還有呂某一家五口。“他們常在執法站‘團聚’。29歲的呂某帶著小女兒乞討,30歲的丈夫汪某帶著大女兒和小兒子乞討。”就在前幾天,一家五口前後相差1個小時在執法站“團聚”,3個孩子聚在一起玩游戲,夫妻倆在一旁交流“心得”。50歲的黃某進出執法站也超過百次,他經常帶著一名中過風的老伯一起乞討,以要照顧老伯為名逃避拘留處罰。
而在人民廣場站的執法站,平均每天也有二十多個乞討人員被送進來,最多的時候一天有八十多個。據軌交總隊人民廣場派出所民警楊麗介紹,不少父母帶著孩子遠道而來,以籌學費的名義在軌道車廂裡行乞。警方也曾經資助過一名行乞的孩子,但依然沒能改變孩子的生活,孩子還是被家長連續帶出來三年,不是因為窮,而是把乞討作為一種發家致富或謀生的手段了。
在警方日常處理的乞討人員中,不少人收入頗豐,甚至遠超上班族。41歲男子臧某,半天乞討收入就達500元,其中不乏外幣。甚至還有乞討人員問民警:“你一天能賺多少,還來管我,我今天就討了670元!你連我都不如。”這些乞討“老面孔”因為“看不上”警方提供的飯菜,會自己叫外賣,16元的鴨腿飯、牛肉飯套餐加飲料,甚至還有叫肯德基的。
微博發布“乞討排行榜”
據統計,今年1月至8月,軌道公交總隊各綜合執法站共查處地鐵乞討行為9006起,收送強行乞討人員962人次。其中,被查處10次以上的達7802起,411人次。
面對屢禁不止的乞討行為,上海警方也在想方設法,采取有效措施。
8月14日,徐家匯站治安派出所官方微博“軌交警花”發布一條被網友稱為“乞討排行榜”的信息,曝光了2008年以來被軌交綜合執法工作站查處次數排名前三的乞討人員:“據不完全統計,在進綜合執法工作站次數的排行榜上,22歲的何某以309次位居第一,88歲的陳老太以292次暫列第二,27歲的包某以241次尾隨其後,大有利用年齡優勢趕超之勢……”據警方透露,何某,來自遼寧,暫住在鐵路上海站附近,文盲,腳有殘疾。陳老太來自安徽,下午與老鄉打麻將,贏錢就不出來,輸了就出來討點賭資。甘肅人包某與老婆張某一個吹笛一個賣唱,共同乞討,但兩人都是打開音響搞假唱。
記者從上海警方獲悉,在微博上推出這一與警務工作相關的專題,是希望讓地鐵乘客了解這些乞討者並非迫於生活,而是想不勞而獲,希望更多乘客了解“乞討”的真相後,配合警方工作,還地鐵車廂安寧有序的環境。
盡管並非出於惡意,但該“排行榜”發布後,還是引發了如潮的爭議。
有市民表示,排在“榜首”的乞討者,或是文盲殘疾,或是老人,都是社會弱勢群體,警方將其“示眾”,傷害了乞討者的自尊,“不人道”、“缺乏愛心”。
也有不少市民認為:“打擊職業乞丐也是為真正乞討者維護公平。不要讓人們的同情心被浪費!這些職業乞討者是社會冷漠的始作俑者!”
如何根治假乞討現象
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檢察院了解到一個案例:去年年底,河南人李某通過編造到上海殘疾人聯合會說唱團表演、每月工資500元的謊言,將3名盲人從河南老家誘騙至上海後,采用脅迫手段讓3名盲人從事馬路乞討,乞討收入歸其所有。案發後,浦東新區檢察院提前介入,偵查取證。近日,檢察院以涉嫌組織殘疾人乞討罪對李某依法批准逮捕,這是上海檢察機關批捕的首起組織殘疾人乞討罪案。
不過,這僅僅是個案,絕大部分乞討“老面孔”或以乞討為職業的“假乞丐”仍然“逍遙法外”。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只有“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以其他滋擾他人方式乞討的”及“脅迫、誘騙或利用他人乞討的”方可處以治安拘留、罰款。記者從警方獲悉,根據法律規定,對於大多數職業乞討者,只能將他們留置至22時或送入救助站,但他們到達救助站後往往不接受救助,第二天又可以出現在地鐵車廂行乞。
此外,法律還規定有未成年人需照顧的違法嫌疑人不得拘留,70歲以上老人免於治安處罰,於是,幼兒、老人、殘疾是乞討者的“三大法寶”,被他們當成了“護身符”,也讓真正的弱勢群體無法得到應有的幫助。
為了動員廣大市民一起遏制地鐵乞討現象,還地鐵車廂安寧有序的環境,8月6日起,軌交徐家匯站治安派出所推出了“微信”舉報的新舉措。在信號良好的情況下,乘客發出微信5分鍾內,民警即可到達相應車廂。
據警方介紹,迄今為止每天都能接到2到3個微信舉報,最多時一天接到5個舉報,大部分集中在晚高峰過後。不少乘客還會主動上傳照片,以便警方辨識、取證。
對於如何從根本上消除乞討現象,許多市民認為,一方面,對以乞討為職業,意在不勞而獲、以乞討為幌子實則行騙偷竊的“假乞丐”們要進行嚴厲打擊。更重要的是,應該加大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救助措施和機制需要規范和完善,讓真正的弱勢群體能夠得到幫助,讓不勞而獲者沒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