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恩展示父親穿過的拳擊“戰袍”。本報記者劉陽洋攝
東北網8月27日訊 “哈爾濱眾多的猶太遺跡讓我有回家的感覺。”24日,隨“猶太人中國尋親”代表團來哈的歐恩女士在參觀哈爾濱猶太新會堂時激動得數度流淚。她對記者說,“猶太新會堂還原了當年在哈猶太人的生活原貌,在這裡參觀,我仿佛回到了父親生活過的年代,與他的靈魂進行對話。”
“猶太人中國尋親”代表團由3名來自以色列的猶太友人組成,他們是60歲的歐恩和她37歲的兒子沙哈爾·鮑裡斯,還有40歲的邱昌隆先生。代表團一行於23日抵達哈爾濱,開始了他們中國尋親之旅的第二站。
“猶太人中國尋親”活動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中、以兩國大使館共同主辦,3名尋親的以色列人將在7天時間裡訪問北京、哈爾濱、上海三座城市中的“猶太遺跡”。
在猶太新會堂追憶父親
歐恩的祖父曾在中俄之間做毛皮生意,她的父親鮑裡斯·紮茨於1916年出生在滿洲裡,童年在哈爾濱度過,7歲的時候隨家人遷居上海,直到1949年纔前往以色列定居。
“父親在我3歲時就去世了,我對於父親的了解更多是通過家人的回憶。”歐恩說:“這次我來到中國,希望親自拜訪父親生活過的地方,體驗中國文化,從而更多地了解父親。”
參觀哈爾濱猶太新會堂是“猶太人中國尋親”代表團行程中的重要一站,一到新會堂,3名以色列人的目光就完全被展品所吸引。歐恩說,她的父親曾是一名非常有名的拳擊運動員。說著,歐恩拿出一張上個世紀在上海出版的英文報紙,上面有她父親的大幅照片,出版時間為1936年5月28日。歐恩還出示了父親當年穿過的拳擊短褲和“戰袍”,“戰袍”上繡著中國傳統的龍鳳團紋。歐恩是鮑裡斯·紮茨與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孩子,出生在以色列。1955年,鮑裡斯·紮茨在一場足球賽中擔任裁判時,突發心髒病去世,年僅39歲。
在猶太新會堂的猶太人故居陳列室裡,歐恩突然熱淚盈眶,“這裡的很多器物都讓我感到熟悉親切,也許這就是父親當年生活的場所。在這裡我仿佛在與父親的靈魂對話,直到今天,我好像纔真正認識他。”
“中國人的幫助永遠值得猶太民族銘記”
在一塊介紹猶太人1925年在哈爾濱南崗區比利時街(今比樂街)創辦“馬爾斯”巧克力糖果點心廠的展板前,歐恩招呼同行的兒子沙哈爾·鮑裡斯一起觀看:“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巧克力品牌,沒想到是在哈爾濱創辦的。”
沙哈爾·鮑裡斯的職業是警察,他說:“中國人的寬容和幫助,永遠值得猶太民族銘記。”歷史上,哈爾濱猶太人最多時近三萬人,成為近代東亞地區最大的猶太人生活聚居中心。
邱昌隆的親生父母是臺灣人,他在以色列出生,2歲時被過繼給父母的猶太友人沃爾夫崗。沃爾夫崗與中國頗有淵源,他在二戰期間從德國逃難至中國,直到1951年纔回到以色列定居。邱昌隆現在擔任一家名為“中國橋公司”的副總裁,一直致力於推動中以兩國的合作與交流。
9位親人長眠猶太公墓
在訪問哈爾濱的兩天行程中,“猶太人中國尋親”代表團還游覽了太陽島、中央大街、馬迭爾賓館,參觀了哈爾濱友城展覽館、猶太人學校舊址,品嘗了馬迭爾面包、冰棍,並於25日祭拜了哈爾濱猶太人公墓。
“我找到親人了!”在皇山猶太人公墓,歐恩在公墓管理處的名單表上急切地檢索著每一個安葬在此的猶太人名字。最終她找到了包括她的曾祖父、曾祖母,以及兩家表親在內的共計9位親人。歐恩和兒子按照猶太民族的風俗,在先祖的墓碑前擺上了一枚鵝卵石,並為先祖默默祈禱。
皇山公墓管理中心主任周繼生告訴來自遠方的猶太友人,哈爾濱猶太公墓是遠東地區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猶太人墓地,每年都會有許多猶太人到這裡尋根問祖、憑吊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