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佳木斯8月28日訊 記者在全市農業農村重點工作拉練檢查總結會議上獲悉,今年,佳木斯市各縣(市)區要重點建設一個鎮兩個村,全市共確定7個鎮16個村,對這些村鎮,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通過兩年時間建成一流水平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示范鎮,今年要全面完成規劃建設並開工建設,年底前完成工程量50%建設任務。
據了解,通過這次拉練檢查,重點建設的中心村鎮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新農村建設正朝著遠郊城鎮化,近郊城市化,中心村社區化方向加快發展,主要體現五突出五靠攏。
突出城鎮化特色,村屯建設向城鎮所在地靠攏。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城鎮吸納、市場化運作、整鎮推進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條村屯人口向中心鎮流動,產業向小城鎮轉移的發展道路。今年,全市重點建設的中心鎮有7個,其中富錦市二龍山鎮采取農民自願、政府扶持、村企共建、市場運作的方式,初步探索出一條政府出政策、搞服務,企業出資金、搞建設,農民出舊宅、住新樓,三方面合力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新路。今年8月份將有7個村屯700戶農民整村搬遷到鎮內居住,同時,又新開工11萬平方米農民新居,預計年底竣工,將有8個村1000戶農民整村搬進新居。到2016年,基本實現全鎮49個村屯整體搬遷到鎮所在地,將二龍山鎮逐步建成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完備、社會事業配套、服務功能完整、產業特色鮮明、適宜人居創業的商貿流通性城鎮。
突出城鄉一體化特色,村屯建設向縣(市)城靠攏。通過將棚戶區改造政策和新農村建設政策相結合,農民宅基地利用與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相結合,對近郊村、城中村進行社區化改造建設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條以城鄉一體化發展為目標,促進吸引農民進城,讓農民變市民,以城帶鄉的發展道路。今年同江市在城區建設了容納1000多戶居民的明珠社區,其中600戶農村居民已經入住。郊區興家村去年建設了26棟2300戶新型農村社區,今年又新建16棟1000多戶農民新型社區。
突出產業特色,村屯建設向產業發展中心村靠攏。通過對具有一定規模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專業村、特色村鎮進行舊村改造,提檔昇級,吸引農民向產業發展中心村鎮靠攏,初步探索出一條以民俗風情、鄉村旅游、專業生產、特色生產為主的中心村鎮。郊區平安村是個中郊村。2006年以來,共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3586萬元,目前,村民住房磚瓦化率、自來水入戶率、道路硬化率、沼氣入戶率、村屯綠化率均達到100%。2011年全村人均純收入13350元,村集體年收入150萬元,村集體積累1000萬元,村民實行“六免、五補”。即:村民免費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免費吃自來水,免費看有線電視,免費使用沼氣,對種植棚室蔬菜的村民免費打灌溉井,免費架電,養老保險、泥草房改造、安裝柵欄、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戶廁改造上實行補助。類似村還有湯原縣香蘭鎮永久村、富錦市大屯村等。
突出鄉村游特色,村屯建設向旅游名村鎮靠攏。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提昇服務功能,集中打造以鄉村游為特色的精品景區、精品景點、精品景觀帶,重點建設一批旅游名鎮名村,初步探索出一條將鄉村旅游開發與城鄉建設和改善民生有機結合建設新農村的道路。除同江街津口鄉漁業村、郊區敖其村已成為全省35個重點示范村外,今年同江市又對街津口赫哲族鄉、八岔鄉漁業村進行整體開發建設,目前,已經完成旅游產業項目的規劃包裝、編制工作,啟動打造赫哲族歌舞、婚俗、祭祀、體育等旅游產品並開始建設農家樂、漁家樂提檔昇級工程。
突出場縣合作特色,村鎮向區域一體化建設靠攏。通過整合資源,優勢互補,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利益共享等措施,初步探索出一條場縣合作共建,帶動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新路子。今年,樺川縣悅來鎮馬庫裡村、萬裡河村、新城鎮西寶山村全面納入江川、寶山農場小城鎮建設中,醫院、學校全部向對方開放。馬庫裡村今年計劃建設2棟80戶1.5萬平方米集資樓,目前動遷已經完成,用地和房屋產權等審批手續正在辦理中。湯原縣鶴立鎮與鶴立林業局共同開發建設小城鎮,已經在排水、供熱、供氣、垃圾及污水處理等建設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目前,農場(林場)與地方互免借讀學校達到27所,互為醫保定點醫院11個。今年地方學校接納農墾就讀學生1294人,農墾、森工學校接納地方就讀學生1057人。鶴立林業局與地方醫院診所實現了檢查結果一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