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將文化旅游項目引到船上 江上游船游出文化味兒
2012-08-28 17:04:5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希陽 李鵬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游客在船上觀賞節目。

  創新

  夜游航線叫好又叫座兒

  每到傍晚,通江街濕地旅游碼頭上的豪華游輪在彩燈的裝扮下,顯得格外靚麗,320個客位的游輪上滿是游人。從本月中旬起,市輪渡旅游公司開通的“夜游松花江”航線每晚7時30分由通江街濕地旅游碼頭發船,經松浦大橋至松花江公路大橋返回,而與其他游江輪渡相比,其魅力在於不僅能夠看景,也有豐富的文化旅游項目可以欣賞。

  開船前,工作人員像空姐一樣,為游客演示如何穿戴救生衣。隨著游輪駛離碼頭,文藝節目輪番上演,市民王斌先生一家三口享受著贈送的美食與啤酒,被相聲逗得大笑,又為魔術而驚嘆。而船上的卡拉OK設備,還能讓喜愛唱歌的市民亮出“哈爾濱好聲音”。在游樂間隙,專業導游為游客介紹兩岸風光的特點,以及我市水運文化和有關太陽島、江橋的故事。

  當船靠岸後,多位市民顯得戀戀不捨。市民王甫明說:“以前坐船就是看景色,現在還有這麼豐富的節目,感覺真是大不一樣,內容很充實。”

  松花江帶給哈爾濱豐富的旅游資源,近日,市輪渡旅游公司開發的“夜游松花江”航線將文藝表演、地域文化、游客互動等文化旅游項目與游船相結合,豐富了水上旅游內容,給游客帶來了全新的體驗。游船游出了文化味兒,我市水上旅游邁出了昇級的第一步。

  特色

  水上旅游要打出文化牌

  擁有松花江的哈爾濱,受水上旅游季節較短等因素的限制,水上旅游項目略顯匱乏。但有資源就利用開發,形成具有哈埠特色的旅游品牌。旅游以文化為魂,並從小環境、大環境這兩個環境入手,尋找一種可持續發展方式。”哈爾濱商業大學旅游烹飪學院院長石長波說。

  石長波認為,在小環境方面,服務質量和文化項目一定要有保證,在全國,城市中有如此面積濕地的不多,水上旅游應以濕地游作為基礎,充分利用濕地游文化,同時對城市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近日,‘迷人的哈爾濱之夏’——我喜愛的文化旅游產品征集活動結束,老街馬車、亞麻服飾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備受矚目,能否找到合適的形式,將其融入到水上旅游當中?不但將地域文化注入水上旅游,同時也把水上旅游作為宣傳城市生態景觀、人文景觀的一個載體,做到看景色與品文化兼備。”

  在大環境方面,則需要對濕地環境進行保護與開發。同時,針對夜游航線,兩岸建築的燈飾亮化等都將是硬件保證。

  探索

  提檔昇級內容是關鍵

  今年3月份,市輪渡旅游公司10餘名乾部,前往廣州、上海、廈門等地學習考察,並確定“從內容突破”的策略,將文化項目與江上輪渡相結合,對哈埠水上旅游進行“提檔昇級”。市輪渡旅游公司總經理趙偉光說:“水上旅游游客本地市民佔九成以上,而這部分人對游船並不陌生。如何讓他們從游船過程中獲得新鮮感,內容是關鍵。”

  為此,市輪渡旅游公司今年8條濕地游航線全部配備專業導游,讓游客不再只是看熱鬧,還要了解藏在景色後面的文化與故事,並嘗試引入餐飲項目,豐富游船內容。同時,以夜游航線為“試驗田”,更深度進行游船與文化項目的結合。

  嘗試之初,市輪渡旅游公司做好了前期賠錢賺吆喝的准備,不斷進行調整。下一步,可能延長運營時間,比如下午便可以上船吃飯,到晚間開始游船、演出,並與餐飲企業合作,提供特色美食。此外,在沿途多設停靠點,方便市民上下船。同時,尋求與旅行社合作,尋找更多客源。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