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進程顯示屏
車廂內扶手高度適中

●最高時速80公裡●耐受-38℃低溫●座椅冬天加熱
東北網8月29日訊 28日,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在長春舉行了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首列車輛下線儀式,哈爾濱地鐵車輛作為我國首列耐高寒地鐵車,為我國城鐵車產品名錄又添新丁,標志我國地鐵研制技術取得突破性成果。在下線儀式後,記者登上哈爾濱首列地鐵車輛,體驗地鐵車廂外觀設計的歐陸風情和設施的方便實用。
外觀設計:歐式風格展現地域特色
28日中午,記者一行人趕到長春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時,看到車廂一側標有“哈爾濱地鐵”字樣的淡藍色地鐵車輛已停放在院內,車頭標號0101號,一列車共6組車廂依次標號01011到01016,車頭是由巨大而完整的玻璃前窗構成,流動而柔和的閉合帶狀軌跡勾勒出它的輪廓。車身選用淡藍色為主色調,每組車廂四個橘色門、三個黑色窗,三個橘色的雪花,依次以不同高度設置在先、後、中三個位置。
據哈爾濱地鐵設計人員介紹,該車是目前國內自重最輕的鋁合金地鐵列車,一列車減重4.2噸,能夠有效降低列車牽引能耗。哈爾濱地鐵車整車外觀、內飾均采用簡約的歐式風格的設計元素。車頭采用平面設計,將整車線條烘托得更為硬朗、簡潔。車身選用淡藍色為主色調,給人以“冰清玉潔”之感。車身上點綴著橘紅色的雪花,打破了藍色的寧靜,讓人感受到一縷陽光般的溫暖,感受到哈爾濱城市的一份熱情。考慮到城市的自然條件和景觀,以冰藍為底色,用冰花圖案延車體的端部縱向布置,體現車輛行進間的動感韻律,也方便乘客在密閉的展臺屏蔽門外辨識車門以及車端的位置。整車設計風格體現出了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底蘊,突出了哈爾濱的地域特點。
哈爾濱地鐵1號線采用新型標准B2型鋁合金車體,“四動兩拖”6輛編組,最高運行速度每小時80公裡。整個列車的設計充分考慮了安全性、可靠性、舒適性和技術先進性,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車輛疲勞強度完全滿足30年的使用壽命需要。
地鐵上的雪花,體現哈爾濱地域特色
地鐵內飾大方得體
車廂內設施:細節設計人性化
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首列車輛下線儀式後,記者登上地鐵,感受地鐵車廂內各設施設計的以人為本、綠色環保。
剛入地鐵車廂,車內的冷氣撲面而來,讓人倍感清爽,在地鐵車門一側設置的殘疾人輪椅區內,有可供殘疾人手扶的低位扶手和安全帶,滅火器、緊急疏散門、乘客緊急對講、緊急解鎖裝置、安全錘、緊急制動設備等安全設施一應俱全。乘客信息顯示系統采用成熟可靠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傳輸顯示技術,為乘客提供全面的導向信息服務及實時的新聞播放。通過LED元件的客室動態地圖顯示地鐵站點上下車時間,為乘客提供人性化乘車導引。
據設計人員介紹,地鐵車廂內飾的設計上講究細節,以人為本。例如電視機外框的造型位置要考慮對乘客視野的影響;扶手布置的高度要適合北方人的身高;吊環的材料表面手感和高度的設置要合理;緊急設備要醒目等等,並全面應用環保、可再回收利用材料,應用空氣淨化裝置,提高客室內空氣質量,地鐵整車設計充分體現了科技、人文、環保的理念。
耐受-38℃低溫座椅冬天可加熱
在車廂內,中國北車長客股份公司技術中心城鐵客車開發部副部長劉玉民,指著車窗的封條介紹,客室門密封膠條首次采用耐低溫的硅橡膠材料,保證了低溫條件下車門的密封效果;車輛車鉤系統的橡膠件、貫通道折棚及車輛密封用的密封膠均滿足在哈爾濱的低溫氣候條件下,保持良好性能的要求。在提高車輛密封效果的作用下,車內的噪音也顯著降低了,為乘客營造出了溫暖、寧靜、舒適的乘車環境。
為了突破耐寒的技術關口,長客股份公司通過應用惰性氣體、高分子材料及隔熱結構設計實現列車極高的保暖性能。例如,在車輛中空鋁型材的型腔內添加了保溫材料,等於為車輛穿上了一件特制的“棉衣”;整車隔熱材料首次采用高性能保溫纖維棉,這種材料具有重量輕、壽命長、可回收、環保、隔熱系數高等特點,在低溫下能夠保持良好性能;首次在客室車窗外層玻璃內側鍍LOW-E膜,並在中空層內充氬氣,增強列車的隔熱防寒效果;此外,哈爾濱地鐵車還在采暖和空調上進行了特殊的設計,比如在座椅上有電熱器,每輛車上設置了兩臺大功率空調,能夠確保列車冬季比較溫暖。
16列地鐵陸續下線
12月末實現通車
地鐵1號線是哈爾濱建造的第一條地鐵線。2011年3月25日,長客股份公司與哈爾濱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哈爾濱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二期工程地鐵車輛采購合同,簽約金額6.21億元。近期,其餘16輛地鐵將陸續下線,保證今年12月末地鐵通車需要。
截至目前,地鐵1號線土建工程已經完成總量的98%。將於今年12月末實現正式通車。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的全線18座車站已經完成17座車站的主體施工,僅剩博物館站正在施工。全線119個出入口和風亭等附屬結構已經完成96個。全線16.4公裡區間隧道已經全部完成。控制中心的土建工程已完成。車輛段土建工程已完成總量的過半,停車場已完成部分基礎施工。車站的風、水、電設備安裝工作正在進行,鋪軌工程已經超過總量的60%。將年底前實現1號線工程全線洞通、軌通、電通、車通。9月末,完成剩餘的全線區間隧道施工,實現全線“洞通”;11月,完成剩餘的軌道鋪設,實現全線“軌通”;12月末,完成供電、通風、通信、信號、安全門、自動售檢票、氣體滅火等13大系統的主要設備安裝,實現全線“電通”,全部車輛進入正線區間,開始熱滑,實現“車通”目標。□記者高宏菲文/攝
工程簡介:
哈市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西起哈爾濱南站站東至哈爾濱東站站,全長17.48公裡,共設18座車站、1座控制中心、1處車輛段、1處停車場、2座變電所,總投資規模103.9億元。一期工程2008年9月29日開工,二期工程2009年9月18日開工。其中,哈醫大二院站至清濱公園站區間3.56公裡采用礦山法施工,清濱公園站至工程大學站區段近6公裡利用“7381”工程既有隧道,工程大學站至終點3.45公裡采用盾構法施工。在電表廠站和太平橋車輛段設主變電站2座,沿線設牽引變電站8座,在太平橋附近設佔地23.9公頃的車輛段一處。在哈南站附近設佔地11.2公頃的停車場一處。
哈爾濱市地鐵1號線一、二期工程建成後,其輸送能力可達每小時1.78萬人,全日客運量可達27.5萬人次,使沿線地面公交日客運量減少4500車次,極大緩解大直街、學府路等東西軸線道路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