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常安地產水果香飄龍江 每年外銷5000萬斤產值近億
2012-08-30 14:33:3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維福 劉鵬娜 鄭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采收員正在采摘水果。哈報記者 鄭軼 攝

  東北網8月30日訊 在賓縣常安地產水果專業合作社的果園裡,一箱箱K9沙果、黃太平等地產果被整齊地碼放在貨車上,將被送往哈爾濱市區及周邊市場。常安鎮有果木2.5萬畝,每年外銷地產果5000萬斤,產值近億元,享有“龍江花果第一鎮”的美譽。

  兩壟黑加侖年賺1萬元

  常安地產水果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1年,位於常安鎮光恩村,佔地面積1萬餘畝,有社員300餘人,年銷售地產果2000萬斤,產值近3000萬元。據介紹,該社是我省地產果種植面積最大的合作社。

  在常安鎮光恩村的果園裡,十幾個戴著頭巾的采收員在果樹下忙碌著,飛快地摘下成熟的果實放進身前的袋中。今年,合作社與高泰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2000畝樹莓和黑加侖的種植合同,產值1200萬元。據合作社負責人李玉海介紹,常安鎮坐落在大青山腳下,這裡崗地多平原少,特殊的地形成就了發達的地產果經濟。“種果樹與種莊稼不同,果樹更喜貧瘠的崗地沙土,只要水和日照時間有保證,豐收就不成問題。”

  楊慶柱是合作社的果樹大王,他家的60多畝果園主要種植K9沙果,去年收入近20萬元。果園裡還種植了兩壟黑加侖,產果量達3000多斤,年收入上萬元。像楊慶柱這樣的果樹大王,光恩村還有4戶。

  “新四樣”取代“老三樣”

  大秋果、黃太平、鈴鐺果是常安鎮地產果的“老三樣”,面臨著品種退化、產量降低等問題。為尋找出路,2004年,常安地產果業合作社與專門從事農產品出口的哈爾濱高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種植合同,高泰從歐洲、美國等地引進歐洲紅樹莓、黑加侖等優質高產的果樹新品種,交給合作社試種。

  李玉海說,新品種試種成功後,水果產量和價格都翻了近一番。以往每畝地能出1500斤的大秋果,每斤收購價大約1.1元,農民可獲利0.3元,改種黑加侖後,不僅最高畝產量達到近3000斤,每斤收購價漲到3.2元,農民純收入也達到1元。

  如今,李玉海和社員們又把目光瞄向了釀酒葡萄貝達。據了解,該品種的葡萄抗寒能力強,適合北方栽種,多用於釀造葡萄酒,每畝產值在8000元左右。目前,常安鎮試種5000畝,並引進一座葡萄酒廠。常安鎮的“老三樣”正逐漸被樹莓、葡萄、黑加侖、K9沙果“新四樣”所取代,總種植面積接近2萬畝。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