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 題:破浪前行的原動力——七臺河市新興區委開展三創活動側記
記者 侯巍
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4億元,全部稅收實現8.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6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
這一串串喜人數字,像條條游動的光標,注出了新興區經濟社會事業跳躍式前進的清晰坐標;這一項項發展之舉又像是一組組跳蕩的音符,奏響了全區創業、創新、創優的高亢旋律。回眸發展歷程,七臺河市新興區區委始終堅持緊扣發展第一要務,組織和動員廣大黨員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了創先爭優活動之中,各級黨政班子緊緊團結在鮮紅的黨旗下,成為全區破浪前行的動力之源。
抓項目,促發展打造經濟崛起的“新引擎”
為了盡快見到實效,新興區委常委帶頭包保重點項目,區政府成立由區長牽頭的產業項目專項推進組,從立項審批、環境評價、土地征用、貸款融資到項目建設和投產達效,實行全程包保。僅去年一年,全區各級黨組織就召開創先爭優推進會及“服務大項目”專項工作會、座談會72個,建立領導乾部聯系點42個,落實服務大項目承諾事項980餘項,明確了服務大項目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同時,區委組織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促發展”大討論,把產業項目建設的重點定位在工業項目上,並連續召開會議,對全區大項目建設進行部署,在全區掀起了黨組織和廣大黨員乾部參與大項目建設熱潮。去年至今,全區開工建設重點產業項目31個,落實招商引資項目22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1.9億元。煤化工、木制品、機械加工、商貿物流、農副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區規模上企業發展到33戶,規模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完成47.5億元。
“一個黨員一面鮮紅旗幟,一個工地一隊善乾先鋒,一個片區一群協同團隊,一個黨組織一塊創新陣地”。在新興區各個項目建設主戰場,到處活躍著黨員乾部開展服務活動的身影,黨員在項目建設中實行定職責,亮承諾,有效防止了創先爭優與項目建設“兩張皮”現象。兩年多來,各級黨員乾部深入企業征求意見建議269條,解決水、電、路等方面難題221個,協調貸款2.3億元。為進一步調動黨員乾部的積極性,區委不斷完善領導班子和黨員乾部目標考評機制,將招商引資、大項目建設、爭取項目資金作為重要指標納入考評體系,增加分值權重,並實行加分制,超額完成指標任務的按比例給予加分獎勵,在全區上下形成了領導乾部帶頭抓項目、社會各界服務項目的強勁態勢和良好氛圍,有力推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60.4億元,全部稅收實現8.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2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6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2億元。
下基層,解民懮推開民生改善的“幸福門”
一條條街路、巷道改建、拓寬,一幢幢樓房、別墅披上新裝,一個個小區、公園更美了、更靚了。
為進一步提昇居民群眾幸福指數,區委建立完善了“民情日記”制度,各級黨員領導乾部帶頭深入基層、深入一線,了解群眾集中反映的最急迫、最需要、最期盼問題,並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去年以來,在各級領導乾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安樂寄宿制學校配套設施建設,建成長興、羅泉教學樓,城鄉學校樓房化率達到80%以上;完成鄉鎮衛生院和24個行政村衛生所標准化建設,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8%以上;認真落實促進就業再就業政策,新增就業再就業3144人;完善了社會福利院、殘疾人康復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設施建設;完成低保調標工作,發放低保資金3400餘萬元、各類補貼540萬元、救助救災款近百萬元;完成棚戶區改造一期工程,建成樓房124棟,改造泥草房416戶,新建長興公寓2棟8500平方米;加強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完成中正陽街路面改造工程,鋪設黑色路面1700延米,完成了北山街12委居民供水主線、長興鄉中鮮村給水、木制品加工園區供水管網改造,栽植喬灌木16萬株,新增綠地面積20萬平方米。
哪裡有困難、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共產黨員。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全區處級領導乾部帶頭,每人聯系一個村、一個社區、一個企業和一個礦井,定期駐點調研,指導點上工作。為更好地搭建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平臺,區委組織部組織機關黨員開展“崗位進社區”活動,針對在職黨員工作特點和專長,設置了政策法律宣傳崗、扶貧解困救助崗、家庭事務排懮崗、醫療衛生服務崗、文化健身活動崗、美化家園奉獻崗、社區治安穩定崗、希望工程捐助崗等40多個具體崗位,從不同層面滿足群眾需求。現在全區已有312名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認領了崗位,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服務。全區各級黨組織組織還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開展“一幫一”扶貧解困、“1+1”認窮親等活動,先後結成幫扶對子724個,解決困難家庭就業、入學、就醫等生產生活難題1359件。
抓基層,打基礎激活加快發展的“動力源”
全市240個黨組織、3383名黨員乾部響亮地提出了“做組織放心的黨員、做群眾信賴的乾部”,“我的崗位我負責、我的工作請放心”的承諾,積極投身經濟社會建設主戰場,全面開展以“亮標准、亮身份、亮承諾,比技能、比作風、比業績,群眾評議、黨員互評、領導點評”為主要內容的“三亮、三比、三評”活動,爭創群眾滿意窗口、爭創優質服務品牌、爭創優秀服務標兵。活動中,黨員公開承諾服務事項1.7萬件,為基層群眾印發服務卡5000多張,建立黨員責任區153個、黨員先鋒崗637個,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活動50多場次,開展各種優質服務競賽活動100多場次,健全完善標准化、精細化、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務制度170項,黨群乾群關系明顯變化,群眾滿意度全面提昇。
為進一步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打牢發展基石,區委還通過下派黨建工作指導員,采取聯合建和掛靠建等方式,新組建非公企業黨組織23個;通過村企聯建、社企聯建和企企聯建等方式,新組建聯合黨組織18個,使全區92家“兩類”組織組建了黨組織,應建組建率達到100%。在農村,符合建組條件的7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也通過依托鄉鎮站辦所等形式全部建立了黨支部,形成了黨員帶群眾、大家共同富的良好局面。區委還以建立互幫互助機制為牽動,在城鄉基層黨組織中深入開展了“四聯”、“村企共建”和“百局聯百村”活動,結成城鄉黨組織互幫互助對子41個,黨員乾部下基層2100餘人次,為基層辦好事實事1359件,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了創先爭優帶來的新變化。
為了激發黨員乾部乾事創業的積極性,今年年初區委常委會專門作出決定,把基層黨建工作經費全部納入區財政預算,按照每年每名黨員不低於100元的標准核定經費數額,並為離任農村黨組織書記辦理生活補貼,落實社區兩委在職人員“五險一金”待遇,積極開展在優秀農村和社區黨組織書記中招錄公務員工作,使黨員創先爭優的勁頭更足了,投身發展的熱情更高了。近三年來,全區先後湧現出農民黨員致富大戶典型400多個,帶動2000多個農戶共同發展生產;黨員帶頭組建社區志願者服務隊45支、各類便民利民服務網點1615個、各類協會和民間文藝團體78個,形成了人人為社區建設爭做貢獻的良好氛圍;在非公企業,有218名黨員成為企業生產技術骨乾、327名黨員成為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