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橋頭屯居民大搬遷 對內澇嚴重地區首次整體搬遷
2012-08-31 08:12: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劉旭 楊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胡女士替80歲老母親第一個領到房號。

 

  東北網8月31日訊 這是哈爾濱市對城市內澇嚴重地區首次實施的大規模整體搬遷;這是全市首個低窪易澇地區防汛排澇避險搬遷的項目;這是這座城市一次以人為本、順應民意,急民所困、應民所需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從7月31日確定整體搬遷思路到居民實現搬家撤離,短短30天時間,橋頭屯大搬遷創造出哈市整體搬遷“速度”。

  昨天記者走進橋頭屯,感受著居民快搬家、大搬遷,急切渴盼告別低窪棚戶區,住進高樓大廈的喜悅。

  後記

  昨天在搬遷現場,橋頭屯的703戶居民搬家熱情高漲,配合工作組人員積極交房、驗房,以最快的速度早日搬新家,住新居。然而當幸福來臨時,人們卻不敢相信這是現實。回首一個個真真切切在忙碌著的搬家群體,一輛輛進進出出的搬家車輛,排隊選房號的人們,夢想就是照進了現實。

  據了解,按照橋頭屯地區防汛排澇避險指揮部整體安排,9月30日搬遷結束,選擇現房的居民“十一”之前就能住上新房子。同時,搬遷到民生尚都的居民有新開闢的公交專線出行,有對口學校上學。

  凌晨三點排隊

  80歲劉桂蘭第一個交房領號

  盼呀,就盼這一天。80歲的劉桂蘭大娘在橋頭屯住了一輩子,終於盼到要住樓房啦。凌晨三點,為了第一個領到房號,早早打發女兒女婿摸黑排隊。當老人的名字在搬遷協議書上鄭重蓋章,領到1號選房號牌時,老人情從心生,流下激動的熱淚。

  在三棵樹辦事處橋頭屯地區搬遷工作組現場,看到密密麻麻簽協議、選房號的人群,替母親來排隊的胡女士心裡松了一口氣。“終於領到號碼牌了,家裡東西早就收拾好了,就等著搬家。”她說,母親劉桂蘭今年已經80歲,在橋頭屯住了將近30年,一輩子沒有生活來源,一直靠低保生活。由於弟弟因病去逝,自己又下崗失業,母親一直無法改變生活現狀,長期住在低矮的小房裡。這次搬遷終於圓了母親的樓房夢。

  胡女士動情地說,從小到大記憶最深的就是夏天用盆舀水,冬天燒煤點爐子。以前連做夢都不敢想的搬新家住新房,今天政府幫助實現了,讓母親在有生之年喜遷新居,改變居住環境。

劉穎笑容滿面收拾行李。

  全家盼著辦“喜事”

  遷新居31歲兒子今年結婚

  記者來到劉穎家時,她正在忙著從屋裡往外搬東西。昨天可以說是劉穎最高興的一天,面對被搬得空蕩蕩的房子,劉穎看見的卻是即將住進高樓的美好未來。

  劉穎是橋頭屯最早的一批住戶,她家的三代人都曾生活在這個不到30平方米的小屋裡。今年60歲的劉穎已經在這裡住了50年。雖然29日哈爾濱降下了暴雨,但是大雨卻澆不息劉穎搬家的熱情。等不到雨停,劉穎就開始搬家,趁早趕在30日選房前搬完,順利地領到了房號。“急呀,我等這個樓房已經等了7年了。”對劉穎來說,自己住什麼房子已經不重要了,最主要的是兒子還沒有房子辦喜事。劉穎的兒子今年31歲,就是因為沒有房子,一直沒能和處了多年的女友結婚,這次搬了新家後,頭一件事就是要把兒子的婚事辦了。劉穎說,好多年沒啥喜事了,這是我們家50年來辦的一件大喜事。

  劉穎把家裡的雜貨一一收拾停當,累得滿頭大汗,臉上卻寫滿了無盡的笑容。

  搬進有陽光的房子

  向“水簾洞”“垃圾堆”說再見

  29日的一場暴雨徹底把馮秀雙家變成了“水簾洞”,她家的火炕已經成為了一個“孤島”,被沒到炕沿的積水包圍。66歲的馮秀雙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她沒想到,這麼些年後,最幸福的事就是她還能住上高樓。

  1998年,馮秀雙就買下了現在的這個僅有24平方米的房子,從此一住就是14年。每到下雨,雨水就往屋裡灌。

  一直和奶奶馮秀雙生活在一起的孫子付一鵬說,每到下雨天他就像生活在“湖”裡一樣,雨水經常是沒過了膝蓋。29日早上6點開始,他就開始從屋裡向外舀水,一直乾到下午4點多,纔把大部分的水排出去。這次搬遷,終於讓祖孫倆可以住進有陽光的房子了。

  對於生活在“垃圾堆”旁邊長達21年之久的徐顯章來說,這次搬遷更像是一個“中國夢想秀”,是政府幫助他們夢想成真。徐顯章一家7口都生活在這個不足25平方米的房子裡,雪上加霜的是房子旁邊就是垃圾站,每當有風吹來,都會把垃圾的臭味帶進屋子裡,這回能夠搬離“垃圾堆”住進高樓,是徐顯章最大的願望。如今這一切,只在短短的30天裡,全部實現。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