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市農業抗災減災全面啟動 排澇平路一周內完成
2012-08-31 09:13:19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作者:趙亮 徐建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30日,園林部門對被臺風“布拉萬”吹倒的大樹進行扶正補植,並用支杆進行三角固定,增強樹木的抗風能力,確保樹木正常生長。哈爾濱新聞網記者趙亮攝

  東北網8月31日訊 30日,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農業生產抗災減災緊急電視電話會議,通報“布拉萬”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和大風天氣給全市農業造成的災情,並對農作物災害救治工作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意見。

  據統計,8區10縣(市)農作物發生大面積倒伏,受災總面積達685.5萬畝,其中,玉米受災面積為490.8萬畝,水稻受災面積為172.5萬畝,大豆受災面積為19.5萬畝,其他農作物受災面積為2.6萬畝;全市成災面積為294.1萬畝,其中玉米成災面積為193.6萬畝,水稻成災面積為93.1萬畝,大豆成災面積為5.3萬畝,其他農作物成災面積為2.1萬畝。

  此次災害涉及全市88個鄉鎮、688個村。受災范圍之廣、強度之大、品種之多,在我市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嚴重影響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給災區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了重大損失,災後恢復生產任務十分艱巨。

  災害發生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臨災區一線視察災情,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各區、縣(市)政府把抗災減災工作作為中心任務,擺上重要日程,及時啟動抗災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搶險應急抗災救災;市農口及各相關部門,迅速成立了18個抗災救災工作組,深入各區、縣(市)指導、協調、督查抗災救災工作,各級農業技術部門共派出農業科技人員200餘人,到田間地頭面對面地指導救災工作,確保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會議要求,當前全市抗災減災工作已由應急搶險階段轉入抗災減災、恢復生產階段:一是排澇放水救苗,采取挖溝排水、挖坑聚水、機械抽水等措施排澇,及時將田中積水排出,防止植株在高溫下浸泡腐爛;二是扶苗補救,對倒伏水稻采取將稻株順著倒伏方向扶起,對高稈玉米品種采取多株捆紮,將鄰近的3-4株玉米順勢扶起,用植株葉片將其捆紮在一起,相互支橕;三是加強田間管理,采取整理田間植株的措施,玉米作物要及時把風吹折的玉米清理出地,增加通風透光度,促進植株生長。

  副市長張萬平就做好當前抗災減災工作做出部署。


 

  一周內清井平路扶正倒伏大樹

  臺風“布拉萬”過後,哈市城市設施管護人員晝夜奮戰繼續搶修、排險

  哈爾濱新聞網訊(記者胡玥)臺風“布拉萬”離開後,我市市政設施工作人員全力搶修在臺風暴雨中損壞的城市設施。30日,排水、道橋、綠化、環衛等部門的工作人員晝夜兼程,堅守一線繼續搶修、排險,將在一周內扶正雨中倒伏樹木,完成排水、道橋設施雨後維修養護等工作。

  排水

  全面檢查排水設施

  澇片雨水井3天淘清

  “布拉萬”臺風暴雨過境,解除險情的城市排水部門又開始全面對排水井、地下排水管線進行檢查。30日清晨,全市各主城區的排水人員再次來到暴雨中發生內澇的58處區域,逐一查看這些排水設施是否存在問題。

  市排水公司道外分公司經理劉建平介紹,29日,除二十道街、十四道街等易澇片在暴雨中出現積水外,一些非易澇點位也在暴雨中發生了小范圍積水。經過30日上午兩個小時的全面檢查,他們發現是其他部門在管道施工時將排水管線壓斷,造成了排水不暢。劉建平表示,將盡快協調道橋、交警等部門將地面挖開,將斷裂管線修復。

  據悉,由於此次暴雨後排水設施內聚積的淤泥污物較多,清淘工作已經在30日清晨開始進行。3天內將把21處易澇區的雨水井清淘完畢,然後逐漸向其他區域推進,預計一周內可將所有出現積水路面的雨水井清淘一遍。

  道橋

  晝夜修補破皮道橋

  一周內恢復路面原貌

  受到暴雨的衝刷和浸泡,我市一些道路橋梁設施出現了外表脫落、坑槽等局部損害。市道橋處橋管所的50多名維修人員連夜拉運混凝土、沙石等材料,搶修破損點位,3天兩夜沒下一線。

  市道橋處橋管所負責人介紹,因此次降雨量大、持續時間長,我市一些人行道、車行道出現了一些坑槽,一些設施的大理石、隔音屏上留存了淤泥。為此,橋管所的50多名搶修人員利用白天集中修補脫落、下沈、坑槽的點位,重新鋪裝損壞的人行道步道板,進入夜晚後,繼續對設施衝刷清洗,迅速恢復原貌。

  30日,道橋維修人員全面檢查了發生積水的橋梁設施,針對一些擋雨牆上出現的脫落現象開始隨壞隨修。目前,全市需要維修的點位約100餘處,維修人員將在一周內完成此項工作。


 

  綠化

  拉直5400株倒伏樹

  多數扶正後可成活

  暴雨中,我市城區行道樹、街側綠地、公園綠地樹木根部土壤液化、濕陷,造成樹木傾斜、折枝、倒伏現象,倒伏折枝多為速生楊、柳樹種。截至30日10時,此次強風暴雨天氣已造成全市近500條街路出現樹木倒伏、傾斜、折枝,共計倒伏樹木6939株,發生傾斜、折枝樹木15905株,其中有扶正救治價值的樹木5400餘株。

  30日上午,記者在和興路哈師大門前路段看到,道路中間綠化隔離帶內的數十株楊樹發生了側傾,有的與地面形成了30度角。據了解,該路段是我市樹木發生倒伏現象較為嚴重的區域。記者看到,綠化工人將繩子繞過傾倒小樹的主乾分杈點,10多人用力拉住繩子的一頭,將傾倒的小樹拉直。10名工人1個小時纔能扶正近20棵小樹。利用工程車系繩拉拽,一夜可拉直10株大樹。市城綠辦還統一制作了鋼制護架,用於支護固定樹木。

  據悉,29日開始,園林部門以“保交通”的原則,對少部分倒伏在主乾街路上無法人為移動的樹木進行了伐除清理。綠化人員告訴記者,在扶正樹木前,要查看傾倒樹木根系的受損情況。一般情況下,傾倒樹木的根系不會全部暴露出來,在土中的根系仍較大、較完整,扶正後基本都能成活。如果根系完全暴露且受損嚴重、土坨較小,綠化人員將把樹木伐除。但由於樹木倒伏後,根系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扶正後將修剪樹冠,防止再次發生倒伏,保證其成活。目前經過連續兩天兩夜的搶修,我市仍有一些樹木等待扶正,此項工作預計在一周內完成。

  環衛

  連夜清掃水衝街路

  雨後死角一個不留

  “雨後即清”是我市精細化環衛保潔的要求。全市各區環衛部門恪守這一標准,在暴雨停止的一個小時後,環衛工人便全部出現在城市街頭,開始全面清掃水衝街路,解決淤泥、樹枝造成的問題。

  記者從南崗區城管局了解到,29日下午,南崗區連夜出動了50班次機械對全區路面水刷見底。環衛人員包片分組,集中清掃了大雨衝走的垃圾和折斷的樹枝、樹葉。經過一個夜晚的作業,近20噸的垃圾被清運處理,第二天城市街頭潔淨依舊。

  “為民”凝聚萬民力——臺風過後的思考之一

  哈爾濱新聞網評論員

  “布拉萬”走了,哈爾濱人經受住了這場暴風驟雨的洗禮。雨過天晴,人們在思索,是什麼凝聚起眾志成城的力量,抵御了這場有氣象記錄以來影響最大的臺風,抵御了這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的降雨?

  一些人或許不知道,迎戰“布拉萬”的決戰,開始於風雨未至。早在27日,市委、市政府就對應對准備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隨後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全面部署。在很多市民不確定風雨會不會來、有多大的時候,哈爾濱的城市機器已經高速、高效運轉,無數人為了保護這座城市枕戈待旦、徹夜不眠。

  “堅決保衛市民生命財產安全”,這是城市管理者迎戰“布拉萬”時的堅定理念。有了這樣的理念,纔有了電臺、電視臺、短信、網站不斷發布預警信息,纔有了防災督導組提前趕赴各區、縣(市)指導督促應對工作,纔有了市政府應急指揮平臺提前對易澇地段進行24小時監控,纔有了排水人員和設備提前抵達易澇區待命……

  “我在搶險,沒有時間”,這是記者29日采訪眾多相關部門領導時,得到的驚人一致的回答。電話那端,風聲裹挾著雨聲。大雨中,市民被提醒盡量少出門。可這座城市的各級管理者,卻從一處易澇點趕到下一處易澇點,查看了一處又一處險情,指揮搶險,部署抗災救災工作。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同樣分赴一線、靠前指揮,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理念是行動的發動機,行動是最好的集結號。正是有了為民保平安的堅定理念,纔有了積極有效的應對,纔有了緊張有序的運作;而20多小時雨中堅守的身影,前後數天的緊張勞碌,則成為無形的感召。風雨中,向心力和凝聚力由此而生,城市歸屬感和依賴感由此而生,萬眾一心的力量由此而生。

  “為民”二字,正是冰城人眾志成城應對“布拉萬”的聚力之核。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