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 敬獻一束鮮花;把對親人的思念躍然紙上,寄往天堂;追思牆前,抒發真誠的祝福……8月30日上午9時,我市以“追思祭悼,文明祥和”為主題的首次社區公祭活動在四個城區同時啟動,東安區江濱社區、西安區清福社區、陽明區恆豐社區、愛民區光明社區,千餘名市民通過敬獻鮮花、填寫寄思卡等綠色祭奠方式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在參加公祭的人群中,既有七八十歲的老人,也有八九歲的孩童。他們當中有社區帶隊一起來的,也有全家老少一起來的,還有親戚朋友相約而來。
“媽,今年不給你燒紙了,您生前最喜歡花,給您帶來了一束鮮花,您一定會高興吧。”
“老爸,您活著時就說燒紙的形式不環保,以後我就給您帶點鮮花,寫寫信,你孫女還給您帶來一幅她畫的畫,您喜歡嗎?”……
“那些遠在天堂的親人,生時為我帶來快樂。現在,讓我們用一分鍾的時間去回想他們的音容笑貌,重溫您與他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在愛民區光明社區公祭現場,隨著主持人飽含深情的話語,參加公祭追思的人們開始默哀。位於小區廣場西側的公祭臺肅穆莊重,臺上設置的一面祭祀牆前,市民在緬懷親人,敬獻鮮花;在公祭臺上一側,整齊擺放著成沓的寄思卡片,潔白的“天堂信箱”等待著收集人們的哀思。
“爸爸,這幾天工作忙,不能趕回家鄉給您掃墓了,但我給您郵寄了一張星語心願卡,裡面寫滿了我對您的思念和祝福。”家住西安區江濱社區的隋女士一邊低聲訴說著,一邊在星語心願卡上寫著:“希望爸爸在天堂快快樂樂,感謝爸爸對我的養育之恩。”然後,她含著熱淚,將星語心願卡鄭重地放進了“天堂信箱”。
隋女士告訴記者,她老家在虎林,父親是1984年逝世的。往年的清明節、中元節,她都會回家拜祭。今年中元節,因工作原因她仍無法回家,正當難過時,看到了“社區公祭”活動,正好可以表達哀思,而且環保、文明。隋女士表示,如果社區以後開展類似的活動,她還會繼續參加的,支持綠色祭奠。
市殯葬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我市還將繼續在社區開展公祭活動,並把公祭活動在社區推廣,爭取每個社區都在重要節日設置公祭臺,方便市民祭奠親人,倡導綠色環保的祭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