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1日訊 30日,哈爾濱市政府召開了全市農業生產抗災減災緊急電視電話會議,通報『布拉萬』臺風帶來的強降雨和大風天氣給全市農業造成的災情,並對農作物災害救治工作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意見。
據統計,8區10縣(市)農作物發生大面積倒伏,受災總面積達685.5萬畝,其中,玉米受災面積為490.8萬畝,水稻受災面積為172.5萬畝,大豆受災面積為19.5萬畝,其他農作物受災面積為2.6萬畝;全市成災面積為294.1萬畝,其中玉米成災面積為193.6萬畝,水稻成災面積為93.1萬畝,大豆成災面積為5.3萬畝,其他農作物成災面積為2.1萬畝。
此次災害涉及全市88個鄉鎮、688個村。受災范圍之廣、強度之大、品種之多,在哈爾濱市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嚴重影響了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給災區農民生產生活造成了重大損失,災後恢復生產任務十分艱巨。
災害發生後,哈爾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臨災區一線視察災情,指導抗災救災工作;各區、縣(市)政府把抗災減災工作作為中心任務,擺上重要日程,及時啟動抗災應急預案,全力以赴搶險應急抗災救災;市農口及各相關部門,迅速成立了18個抗災救災工作組,深入各區、縣(市)指導、協調、督查抗災救災工作,各級農業技術部門共派出農業科技人員200餘人,到田間地頭面對面地指導救災工作,確保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會議要求,當前全市抗災減災工作已由應急搶險階段轉入抗災減災、恢復生產階段:一是排澇放水救苗,采取挖溝排水、挖坑聚水、機械抽水等措施排澇,及時將田中積水排出,防止植株在高溫下浸泡腐爛;二是扶苗補救,對倒伏水稻采取將稻株順著倒伏方向扶起,對高稈玉米品種采取多株捆紮,將鄰近的3-4株玉米順勢扶起,用植株葉片將其捆紮在一起,相互支橕;三是加強田間管理,采取整理田間植株的措施,玉米作物要及時把風吹折的玉米清理出地,增加通風透光度,促進植株生長。
哈爾濱副市長張萬平就做好當前抗災減災工作做出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