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臺風造成我省經濟損失28億 『三防三除一搶收』降低災後損失
2012-09-05 07:28:4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智 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5日訊 受臺風“布拉萬”影響,我省共有10個市的23個區、37個縣不同程度受災,給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損失。災後,全省受災地區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預防和自救工作,特別是針對農作物倒伏嚴重而采取的“三防三除一搶收”成效明顯,有力於降低災後損失。

  83萬公頃農作物受災 經濟損失28億元

  記者從省民政廳獲悉,截至8月31日17時統計,臺風“布拉萬”共造成194.44萬人受災,緊急轉移安置人口312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83.57萬公頃,農作物絕收面積4.39萬公頃,倒塌房屋373間,損壞房屋5564間,直接經濟損失28.2億元,是今年我省造成損失和影響最大的一次災害。

  此次災害有三大特點:一是集中降水時間短、降雨量大。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了50?100毫米的過程降雨量,其中哈爾濱市區降雨合量達到148.1毫米,為50年來首位。雙城市、巴彥縣和佳木斯郊區等9個地方的降水總量都超過了100毫米。二是風力大、持續時間長。全省大部地區出現了陣性風力達7級以上大風天氣,林口、寶清、穆棱等地出現了陣性風力8?9級的大風,綏芬河市出現了陣性風力10級的大風,樺南縣、七臺河市區和勃利縣的大風持續了24小時以上。據統計,哈爾濱城區有1.5萬多棵樹木傾斜、傾倒或折斷。三是災害影響范圍廣、損失程度重。全省共有10個市的23個區、37個縣不同程度受災,受影響的縣超過全省半數,受災的區佔總數的三分之一。此次災害造成的受災人口佔入汛以來全省受災人口的60%,農作物受災面積佔比為53%,絕收面積佔比為16.3%,直接經濟損失佔比為59%。

  災民恢復生產成本增加 生活壓力增大

  受災害的多重打擊,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增加了災民的生活壓力。今年,我省共發生了5次較大的災害過程。為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受災農戶實施了坐水種植、毀種補種、促早熟和防蟲治蟲等抗災措施。由於受物價總體水平上漲因素的影響,今年我省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的價格大幅上漲。因此,抗災自救、恢復生產的舉措,使農民生產成本成倍增加,從而導致受災農戶的生活和生產壓力非常大。

  此次災害造成玉米倒伏的面積非常大。而玉米抗災能力弱,加重了災害造成的損失程度。據了解,現在的玉米品種大多株高頸脆,外力強行扶起時容易折斷。雖然玉米產量比傳統品種高出許多,但是一旦遇到災害,造成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特別是我省前期玉米遭受了粘蟲災害,如果玉米扶起效果不好,陽光照射不足對後期成熟影響非常大,同時通風不好將導致部分植株和尚未成熟的果實腐爛,將對糧食生產產生較大影響。

  “三防三除一搶收” 抗災自救好舉措

  哈爾濱市是全省受災最重的地區,農作物倒伏面積達到了45.7萬公頃。其中,雙城市有4.72萬公頃的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

  雙城市在開展抗災自救工作中,針對大田玉米和部分水稻倒伏較重的情況,組織農業專家和種田能手進行會商,采取“三防三除一搶收”的舉措,就是防霉爛、防鼠害、防貪青,除葉、除澇、除鼠,主要是對玉米進行打底葉處理,留棒三葉,促進通風透光和作物早熟,並采取適當扶固措施,玉米棒離開地面,防止發生貪青和霉爛現象。此外,對種植粘玉米的倒伏地塊,組織農民進行采收、冷凍,並把玉米秸稈進行青貯處理,即“一搶收”,全民動員,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同時,還從整地標准、播期、品種、栽培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認真對比和分析,提出今後要選用優質品種、提高整地標准、適時提早播種、科學栽培模式、正確配方施肥、加強中耕管理、防治病蟲害、增效有機肥、完善基礎設施和防護林帶,為農業生產提供了依據和借鑒。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