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訊 哈市中小學開學三天,數百名新入學的學生因不符合入學條件被查出來,沒能進入“重點校”。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上“重點校”,不惜花費上萬元,空掛戶口、辦假房產證,現在卻難以如願。
據哈市某重點校負責人介紹,今年,他們提前摸底調查時,適齡新生有400人左右。開學前報名時,一下冒出了500多人。學校在資格審查、家訪、面試等過程中,發現多出的那些學生很多不是居住在該學區的學生。這是一些家長把孩子戶口“掛”到一處房產上,房產的戶主既不是父母、也不是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還有的家長辦了假證,不符合按居住地入學的政策。
張先生的兒子今年上小學,他一心想讓兒子進“重點校”。半年前,張先生便開始托人,把兒子的戶口辦進了一所“重點校”的轄區內。後來,聽說學校還要審查房產證等證件。於是,他又找人做了假房證、假房產回執單、水電費等各種繳費假票據,總共花了2萬多元。
幾天前,張先生滿心歡喜領著兒子到學校看招生錄取榜,發現沒有兒子的名字。原來,學校在審查房證和戶口時發現,張先生提供的戶口戶主與孩子並沒有直系親屬關系。招生老師到張先生戶口登記的地址去家訪發現,爺爺奶奶根本不認識這個“孫子”。
張先生懊悔不已,原本聽說把這些證件都辦齊就能進“重點校”,孩子的戶口也從原來的住址遷了出來,現在去哪上學都成了問題。
記者從哈市部分“重點校”了解到,有數百名學生被查出來不符合入學的資格。哈市教育部門表示,雖然這些孩子無法上“重點校”,但教育部門會統籌安排,可以按照學生現在的戶口所在地,到距離較近的學校入學;也可返回戶籍遷出地入學,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失學。
教育部門:孩子入學要過“四道關”
適齡兒童在入學前,家長們需要面對戶口、學區房、報名面試、復查審核等諸多關口。
根據《哈爾濱2012年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規定》適齡兒童入學報名時應提交監護人及適齡子女戶口、居住情況證明(房產證等)、預防接種證等有關證件。適齡兒童與監護人不在同一戶籍、戶籍與常住地址(房產證等)不符的,由區、縣(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實際情況統籌安排學校就讀。
教育部門每年在審核入學資料時都會與公安部門聯網,逐一查證,房產證及戶口上的信息是否屬實一查就知。適齡兒童戶籍的戶主必須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同時還要提供水電費、物業費的繳費證明,房產局出具的回執單等,具備這些條件時,家長纔能帶著孩子在每年7月22日左右到轄區內學校進行報名登記,登記時學校要對孩子做簡單的面試,這只是做初步篩選。在面試前,一些造假的家長為了避免出現問題都會提前教孩子說謊。但面試時不讓家長在場,老師與孩子聊天時,孩子會不經意地講出真話。這一環節也可以初步篩選出一些不合格的新生。經過報名登記後,學校還要開始逐一審核證件。各小學校負責招生的老師將通過走訪的形式,對學生的報名信息進行核實,核實工作一般都持續到8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