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9月6日訊 隨著“高麗園”原總經理金雲鶴涉嫌詐騙被刑拘一事被媒體曝光,“融資難、融資貴”等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我省經濟學者、法律人士認為,“高麗園”的落敗,從企業自身來講,是攤子鋪的太大、過度擴張、現金流不夠導致資不抵債,最重要是靠民間借貸模式不可取,風險高於趨利。另外,從案情發展情況看,可能是“高息”打倒了“高麗園”。
“小隱患”演變成“大危機”
黑龍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馬驥分析認為,“高麗園”是哈市最早的高檔自助餐企業,當時一些人紛紛拿出上萬元資金辦卡消費,生意很是火。雖然餐飲業其他一些高端飯店不斷出現,但“高麗園”生意仍舊興隆。如今“高麗園”落敗,原總經理被刑拘,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前些年,哈爾濱出現的“隆馬特”超市經營倒閉事件,就是因為推行會員卡制度,資金鏈斷裂從而消失匿跡。這說明民營企業缺乏貸款條件,有融資需求卻盲目擴大“資金流”。
“就‘高麗園’事件來講,有一定的決策失誤。”馬驥說,首先是辦卡方面,這種“集資”行為隨時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對個體損失不大,但群體性的損失就大了,擾亂了社會金融秩序。
正常情況下餐飲行業大多現金流充裕,快進快出,“高麗園”客流夠,資金回籠也快,不應出現這樣的問題。“高麗園”的倒閉有著多方面因素,首先隨著環境的改變,消費者也在進行多元化的選擇,在這種時候,“高麗園”選擇了盲目擴張“多元化”經營,結果造成失敗;其次是當前企業經營環境不理想,融資制度不能滿足企業正常融資需求。從環境角度延伸,制度背景下,中小企業通過正常融資難以得到流動資金,所以像“高麗園”這樣的企業就采取辦理會員卡或是尋找其他項目進行民間融資。盲目擴張,導致資不抵債經營倒閉,以前的“小隱患”演變成了現在的“大危機”。第三,從連鎖經營方面說,“高麗園”攤子鋪的太大,過度擴張,現金流不足,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包括房屋租金、人力以及接待成本的抬高,利潤被壓薄,經營失敗是必然的。
馬驥表示,“高麗園”靠民間借貸這種模式發展壯大規模、連接已斷裂的資金鏈,這種做法本身就是不可取的。
在目前金融背景下,企業還應謹慎求穩,沒有專業的“精益求精”不該盲目多元化經營。而如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深層次是體制問題,說明整個金融環境存在弊端,一些中小企業存在“傍大款”、“傍國企”,甚至走民間借貸的方式,說明有關政府職能部門扶持力度還不夠。
當下,政策制定者應該優化企業融資環境,繼續深化改革,貫徹和落實國家有關加大中小微企業融資制度政策,相關部門進一步出臺細化利於改善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政策措施。
同時鼓勵金融部門提高中小微企業服務,加強信貸供給,加強“政企銀保”合作,共同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瓶頸。
“高息”打垮了“高麗園”?
省政協委員、黑龍江聞明律師所主任律師王文明表示,根據目前“高麗園”事件的已知情況,可預測更大的問題將隨著偵查的不斷深入逐漸展現給世人。
從法律角度看,雖然他們的餐飲企業每年有近千萬元的利潤,但是一旦進行集資活動往往巨額的高利息也會使得再盈利的企業也支付不起。王文明個人認為,是“高息”打垮了“高麗園”。
王文明說,通過以往代理的非法集資或是集資詐騙案件剖析“高麗園”事件,有共性也有不同之處。
王文明表示,其共性是“出事”企業均存在“集資”行為,或是社會不特定人群,或是特定對象,但高額利息最後將企業拖垮。而這種行為始終脫離不了“民間借貸”四個字;不同之處在於,很多企業為了維持生存,在向銀行貸款難或是被銀行下發多次不良信貸記錄的情況下,只有向“地下錢莊”伸手,最終卻只能因背負不起巨大的“高額利息”而倒閉。如果不借貸,企業只有立即倒閉。似乎前進和後退,對於資本薄弱的中小企業來說都一個難以做出的選擇。政府的主動參與和金融創新則更容易解決這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