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7日訊 日前結束的一項調查表明,當前,齊齊哈爾市建築施工企業技術型人纔特別是成手技術人纔佔企業員工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出現了日趨嚴重的技術人纔流失現象,對企業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建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拉動內需和消費的重點行業。同時建築企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人纔在建築企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齊齊哈爾調查隊在被調查的16家企業中,企業管理者普遍反映企業存在技術人纔流失現象。如齊齊哈爾市某大型國有建築企業原有員工3383人,技術人纔佔員工的比重從2002年的62.2%下降到2011年的35.4%,十年之內下降了26.8個百分點。人纔流失率從2002年的6.3%上昇到2011年的14.2%,十年之內上昇了8.9個百分點。
在被調查的16家企業中,10年內16家建築企業技術人纔流失率呈逐年上昇趨勢。截至2012年,16家企業技術人纔中擁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纔平均佔13.5%,中級職稱的平均佔33.8%,初級職稱的平均佔52.7%。在16家企業流失人纔中,平均有53.4%的高級職稱人纔流失,平均有32.1%的中級職稱人纔流失,平均有14.5%的初級職稱人纔流失。在成立三年以上的建築企業技術人纔裡,在同一家企業工作3年以上的技術型人纔平均佔61.6%,工作3年以下的技術型人纔平均佔38.4%,人纔流動率較高。技術人纔流失使得建築企業出現“用工荒”,現場技術、安全質量管控能手稀缺,導致工程項目頻頻出現安全質量問題,工期受到延誤,對建築企業的穩健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
建築企業技術型人纔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主要方面,薪酬待遇問題是影響人纔去留的主要因素。被調查的技術員工中,對薪酬與勞動強度匹配程度不滿意佔65.2%,有70%左右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與工程管理人員相比有較大差距,有時甚至不如高級工種的普通工人。而工作環境艱苦也是影響人纔去留的重要因素。建築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大多是35歲以下的青年和剛畢業的學生。施工建築企業的工作地點有的在偏遠的郊區、縣城,甚至是山村,施工條件艱苦。而建築企業施工季節沒有休息日,70%以上的企業員工反映在外地施工時一年僅有2到3次的回家機會。一些年輕人特別是城裡的年輕人不能夠適應工地的艱苦工作,有些人轉投跟所學專業類似的企業或是另謀他就。另外還有人纔的發展空間、年齡、學歷、氣候和地域等其他因素。
如何留住人纔,有專家建議,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首先要做好一線員工的生活保障工作,合理改善吃住條件,讓前來就業的技術人纔感到一種家的溫暖。其次,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一些彈性工資制度,考慮增加施工績效獎金、月份或季度安全獎等。制定一套公正、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用績效獎金激勵那些完成任務好、表現突出的員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其次,要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及福利待遇。對於人纔的工資、獎金、福利,不一定付出最高的,企業要根據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使人纔得到的薪酬及福利待遇與其工作能力、業績貢獻相匹配,做到恰如其分。同時,要給予其發展機會和空間。管理者要懂得識人用人之道,對人纔的興趣、愛好、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等有一個深入細致地了解,及時發現這些年輕技術人纔的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和潛在能力,對優秀員工要敢於提拔,要“不拘一格降人纔”。要更新人纔管理理念,企業管理者對人纔要適當放權,科學、合理地配置人纔,使人纔不感覺工作的乏味,不產生流動的想法,減少人纔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