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同江打造農業示范帶景觀帶高效帶
2012-09-07 11:02:45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王立峰 關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7日訊 初秋的同江,天高雲淡,氣爽人旺,在區域內的同三、同撫、同街、同秀路等四條國省級經濟大動脈兩旁,記者欣喜地見到了三股人流:看示范田長勢品嚼新科技作用的當地農民;借旅游看中俄界江風情之機一睹農業美麗風景的外地游客;學學邊陲縣份是如何打造農業示范帶景觀帶效益帶的外縣(市)農村乾部。

  昔日曾經一度習慣於按照傳統思維定式發展單一產糧經濟的同江市委、市政府,將觀光農業示范農業效益農業“三業”捆綁在一起,實現了真正意義上農業強市旅游名城合二為一科學跨越式發展。

  4條公路,129公裡長的路兩側,完全按照同江市委、市政府年初確定的“趕超農墾水平,實現農時、技術、標准與農場‘三同步’目標”,著眼於同江國際口岸城市的特點,打造30——40萬畝農業科技示范帶、國際口岸景觀帶、同江糧食產能工程最佳效益帶”戰略發展定位,全方位的規劃,決策層和服務層全程跟蹤問效抓落實。

  全市按照“三帶”高標准要求,在10個鄉鎮建設10個面積不小於1500畝的科技示范園區、在100個村建設100個面積不小於150畝的科技示范田。在提昇10個科技示范園區建設標准的同時,重點打造了現代設施農業綜合示范園區和青河高標准農田示范園區兩個亮點工程。在省投項目的基礎上,市政府自籌資金2300餘萬元,建設現代設施農業綜合示范園區。經過冬季施工,按時完成了800噸智能化浸種催芽中心建設任務, 3月27日投入使用並得到了農民的普遍贊譽。在園區內新建高標准高骨架水稻育秧大棚140棟,可為2萬畝水田提供優質壯苗。青河高標准農田示范園區水渠硬化工程按時完成施工任務,確保了不誤農時。

  示范帶沿線各鄉鎮重點實施“縮埂擴池、去彎取直、去高填低”高標准農田整治工程,集中整治沿線兩側路邊溝、農田道,取直池埂、放大格田、平整土地,將水田區內87戶共1230畝的旱田,采取土地流轉的方式,集中連片轉包給種糧大戶實施“旱改水”。通過此辦法,實現了規模化標准化精品化種植,節省出來的土地新建了一個催芽中心,建起了80棟高標准育苗大棚。一個科技示范區就輻射2萬畝。示范帶實現“四齊、兩淨”目標,即公路沿線兩側的路邊溝齊、旱田地邊齊、水田邊埂齊、作物種植齊、路邊乾淨無雜物、田間乾淨無雜草。井房、曬水池統一,徹底消滅“荒格子”。實現田網、渠網、路網三網配套。采用統一的技術操作規程,實現良種良法良田相統一、農機農技農藝相結合。組建統防統治專業隊伍,加強田間管理,做好病蟲草害統防統治和示范帶內衛生保潔工作,提高示范帶科技含量樣板作用以及景觀效應。到目前,示范帶內已完成渠道襯砌20萬延長米,新打機電井110眼,新建井房及曬水池各110座,平整土地6萬畝,硬化田間路22公裡,架設輸電線路40公裡,完成農道涵150座,改善灌溉面積15萬畝。

  同時,同江市裡在新同三公路、同街路、同港路、同撫路四條公路兩側全面規劃,高標准、高質量地營造了萬畝防護林帶,建設百公裡綠色通道。共完成總長度120公裡兩側綠化。每側寬20米,造林總面積為10000畝。造林用地采取租賃農民土地的形式,對營造防護林涉及的農民土地實行一次性租賃17年的辦法,租金按照旱田每公頃每年3500元,水田每公頃每年6000元的標准,每三年支付一次租金。造林後,林木所有權歸原農戶個人所有,由林業部門簽訂造林合同,驗收合格後發放林權證。

  由雲杉、銀中楊、柳樹、紅瑞木、丁香等樹種建設的綠化帶,在給農田建設了一道綠色保護屏障的同時,也為同江這座美麗的國際口岸旅游名城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記者點評:

  高起點方能實現大跨越

  過去到同江,人們習慣於要看的景點多是大界江大濕地,還有同三公路零公裡、街津口國家級森林公園、赫哲族民俗風情、中俄商業購物街等,如今再去同江,行駛在路上,路兩旁皆有看不完的大農業風景,就連路兩旁的樹木都是一道綠色風景線。

  同江人收獲著現代大農業豐產豐收成果的同時,也正收獲著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只爭朝夕發展大口岸經濟的甜果。腦筋一換,地闊天藍。這一喊了多年的老話,在同江現代農業發展上實施了,於是就有了同江現代農業快速長進和跨越,多了一些讓內地人也覺得應該學習借鑒的東西。

  眼中形勢胸中策。真正地把市場經濟的走勢看透了,頭腦中纔能多了發展更好更快發展的思路,纔會多了一些科學而又高起點膽識和謀略;真正把一方經濟的發展百姓的富裕的責任和使命沈甸甸地掛在心上,放在肩上,就一定會敢於超越,勇於實踐,執於探索,終將有獲。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