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7日訊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記者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幼兒園大班生的數量在急劇減少,這其中不乏知名幼兒園也紛紛出現大班退園的現象。大班孩子退園究竟為何?退園後孩子又去了哪裡?這麼做又是為什麼呢?
起因: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其實幼兒園大班退園的現象,緣起幼兒教育改革。哈爾濱市一所公辦幼兒園負責人表示,近兩年來,哈爾濱市教育部門嚴禁幼兒園小學化,堅決不允許幼兒園提前開展小學化教育,此舉的目的是為了給孩子們一個適合年齡段的教育。
目前,哈爾濱市公辦幼兒園大班無論在教學內容還是形式上都和小學有著巨大的差別,孩子主要是在快樂中學習,與此同時為大班生即將面臨的幼小銜接做一些基本的預備性教育。
退園: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其實緊張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眾多家長對於孩子即將面對的小學生活表現出極大懮慮,這種懮慮具體為生活不適應,學習跟不上,擔心落在別的孩子後面——輸在起跑線上成為最困擾的事。
那麼如何解決這種情況呢?讓孩子提前開始小學生活,開始學習小學課程,這樣孩子不就可以適應了小學教育嗎?於是部分家長開始選擇退園,進而進入到另一所開展小學教育的學前班。
去向:大多選擇高價學前班
據記者了解,目前哈爾濱市開展學前班教育的學校基本都是民辦教育機構,這其中有本土的,也有舶來的。
那麼學前班教育機構和幼兒園的大班又有何不同呢?記者走訪了幾家在哈爾濱市頗有名氣的學前班。
首先是費用:公辦幼兒園一個月的費用在幾百元。而我市個別學前班教育機構一年的費用高達2萬6千元,平均下來每個月超過3000元,即便是收費低的,一個月的費用也要超過1000元。
其次是學制:學前班大都和小學上課形式一樣,無論從教室的形式還是教學內容上基本質同於小學。一個班級40人左右,一堂課45分鍾。
最後是內容:學前班的課程設置為數學、語文(拼音、認字)、英語,其內容基本質同小學課本。同時學前班一般都會留有作業,作業內容基本和教學內容相關,而幼兒園是沒有作業的。
家長:“退”或“不退”都糾結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5月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規定,5—6歲即幼兒園大班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法,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符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對拼音知識和英語只字未提。
對此,哈爾濱市一所公辦幼兒園園長表示,幼兒階段(4—6歲)應著重培養認知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而幼兒園從小班到大班所設置的課程環環相扣,通過系統的幼兒教育,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她認為,過早的讓孩子進入小學化教育,剝奪了孩子應有的休息和生長條件,更為重要的是讓孩子的幼兒教育斷層,甚至是拔掉了一個孩子會夢想的翅膀。
哈爾濱市道外區一所小學校長表示,小學教育應該從孩子的興趣入手,無論是數學、還是語文等等,興趣是孩子學習前進的最大動力,而學前班無疑毀掉了“興趣”,導致的結果是孩子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哈爾濱市知名高中的教育專家指出,學前班所產生的“能量”不僅體現在現階段,而且具有某種連貫性,進而影響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和高中階段。他認為,目前在教育上有一種怪現象,源頭就是“學前班”,幼兒園開始學小學的課程,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補二年級的課程,以此類推小學沒畢業學習初中課程,初中沒畢業學習高中課程。此怪現象造成的情況就是:孩子課上不學,課下學;孩子基本沒有課餘生活,家長不堪重負;孩子學習毫無樂趣,成績並不理想。
但是支持者認為,在幼小銜接、小初銜接等過程學習段,讓孩子提前學習下一個階段的課程,能夠讓孩子盡早適應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這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成績提高都是大有益處的。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副主任、校長培訓學院院長陳鎖明認為,培養教育孩子應該從最基本的開始,回歸教育本源,不能只強調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更加不能因為學習而剝奪孩子的快樂,相比學習能力,一個孩子的品德、志氣、創造力、想象力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