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匯聚公益力量 愛心傳遞希望—寫在龍江希望工程實施20年
2012-09-11 20:20:12 來源:東北網  作者:劉靜 印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1日訊 題:

  募集捐款2.06億元,資助學生18萬名,援建希望小學702所

  匯聚公益力量 愛心傳遞希望——寫在龍江希望工程實施20年

  劉靜 記者 印蕾

  匯聚公益力量,愛心傳遞希望。從1992年9月4日,希望工程降臨龍江大地,到今天已整整走過20個春秋。

  20年來,我省希望工程共募集捐款2.06億元,資助學生18萬名,援建希望小學702所。

  一筆筆愛心善款,一雙雙溫暖的援手,一座座嶄新的校捨,一幕幕動人的場景……成為了希望工程龍江20年公益之旅的寫照。

20年間,龍江大地建起希望小學702所。圖片由省青基會提供

  20年•數字

  20年,龍江希望工程在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裡程碑上留下了這樣一組數據:

  ——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2.06億元人民幣,是我省目前接受社會捐款最多的公益項目。在我省希望工程前10年的捐贈中,個人捐款或集體捐款佔到九成以上,而由機構出資捐款的僅佔6.5%。

  ——以獎、助學金等方式資助18萬名貧困家庭大、中、小學生重返校園或完成相關階段學業。解決了我省農村貧困地區約1/3失學兒童的就學問題,救助范圍覆蓋全省,並且在國家級貧困縣中96.3%的鄉都有希望工程受助生。在已經小學畢業的受助生中75.8%上了中學,希望工程對受助生的學習產生了明顯的積極影響。

  ——援建希望小學702所,直接受益的兒童達數百萬人。希望小學的援建,使貧困地區校均危房面積平均減少79.5%,校捨面積平均增加47.2%,操場面積增加75.4%。課桌椅配齊率和教具教學儀器配齊率明顯提高,辦學條件和教師隊伍的質量有明顯改善。

  ——捐贈希望圖書室697個,快樂體育園地175個,電腦教室475個,快樂音樂教室28個,建希望廚房70個,培訓希望小學教師4906人次,表彰鄉村教師223人,選派支教義工219人次。


 

希望工程音樂教室,豐富希望小學師生課餘生活。圖片由省青基會提供

  20年•創新

  20年來,龍江希望工程一直在前行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

  產品價值創新,龍江希望工程始終以需求為導向,不斷開發公益產品,創新產品價值,以實現“助農民的後代人人有書讀、讀好書,快樂讀書”使命,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

  1993年,“希望工程1(家)+1助學行動”推出,以家庭為單位或以家庭的某一成員出面資助一名失學兒童,現已有16.75萬名農村貧困家庭且品學兼優的小、初、高中學生通過這種資助方式完成了學業。同年5月,由哈爾濱三棵針捐資援建的我省第一所希望小學在蘭西縣林森鎮落戶,時至今日希望小學已經成為邊遠鄉村最受百姓歡迎的援建項目。

  在這兩個明星品牌的基礎上,龍江希望工程又將動員和服務方式從單一的資金資助發展到“資金資助+勤工儉學+公益實踐”以及社工服務等多元化格局,“救助模式”拓展為“救助——發展模式”,同時增加了優秀大學畢業生到希望小學擔任希望教師的志願服務項目。一系列昇級型的公益產品在龍江大地開始實施:希望工程教師培訓,希望工程圖書室,希望工程快樂體育園地,希望工程數字電影院線,希望工程星光行動,希望廚房……設計開發的“勤工儉學”、“社會實踐”等系列公益活動,面向所有希望工程的受助學生,傳播“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幫助學生增強公民意識、平等意識,學會助人,傳遞愛心。

  社會動員創新,20年來,龍江希望工程一直運用傳媒、參與等動員方式,並融入網絡資源,促使跨界融合共贏,以及增強社會公眾對希望工程品牌價值的認可,形成推動公益事業向前發展的巨大力量。

  創造“公司+公益”的模式,企業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捐資助學。注重社會宣傳,與媒體深度聯合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媒體傳播正能量,營造良好的公益氛圍。為希望小學派遣希望教師,號召大學生做希望義工,組織志願者發起勸募行動……搭建志願者參與平臺,發揮志願者力量,創新社會管理,進一步探索希望小學支教工作社會化發展的新途徑,在增強希望小學教師隊伍活力,幫助希望小學獲得更多發展能力的同時,在全社會弘揚志願服務精神。

  發展理念創新,龍江希望工程不但著眼於受益人的需求,遵循從保障服務對象受教育權利到改善農民後代學習和成長環境,再到提昇受助者的綜合能力的發展理念,而且還通過實施創新性、可持續性、發展性項目,不僅解決孩子們“有學可上”的問題,更關注“上怎樣的學”,幫助學生和學校形成和提高自我發展能力。特別近年來,從單一硬件建設到全方位開展公益服務與合作,爭取政府最大限度支持,推動民間公益發展,促使整個公益價值鏈條更加完善。


 

希望廚房讓農村小學生既進得了學堂也進得了食堂。圖片由省青基會提供

  20年•誠信

  20年,讓一個孩童長大成年。龍江希望工程,以及其實施機構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也進一步走向成熟。成熟意味著值得信賴,值得信賴要求龍江希望工程必須做到信息透明、運作高效、監督剛性。

  “如何管理好資金,用好捐贈者的每一分錢,是希望工程每個工作人員絲毫不敢懈怠的責任。”省青基會理事長谷為說。

  20年來,龍江希望工程在發展中一直堅持陽光操作,從收集、甄別申請者名單,到把數十萬筆資助款送到散布在全省各地的孩子們手中;從希望小學的立項選址,到監督希望小學建設的工程質量,每項明細都清清楚楚,隨時可供查詢,隨時可供跟蹤。在基金募集、管理、使用和增值上一直堅持透明原則,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和信息批露制度,定期公布有關信息,聘請會計師審計事務所,對各主要項目、專項基金和財務的收支情況定期進行專項審計,對主要項目的資金使用效益向項目捐贈人進行反饋。加大項目管理和監督的力度,以實現資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努力打造接受捐贈和使用過程全透明,各級希望工程辦公室實行透明化財務和物資管理。

  “想做慈善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之所以有人在猶豫,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款物去向的透明度、辦事效率以及後續服務不滿意,這也是所有慈善組織必須捫心自問、不斷改進工作的外在壓力。我們會盡自己的努力,將龍江希望工程做成‘玻璃缸’工程,做成陽光工程,做成讓老百姓放心的工程。”谷為說。


 

實施希望工程星光行動,希望工程受助大學生為進城務工子女提供志願服務。本網資料圖片

  20年•榮譽

  20年的發展歷程中,龍江希望工程的實施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肯定。

  2008年首屆省級基金會評估等級中,省青基會被評為全省唯一最高級——5A級基金會;2009年榮獲“感動龍江年度群體”獎;2010年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2011年被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授予“首屆龍江慈善獎——最佳慈善組織獎”,“新希望,新未來——百所希望小學援建行動”被授予“最具影響力慈善項目獎”;2012年被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授予全國“希望工程影響力獎”。

  匯聚力量,傳遞希望,龍江希望工程砥礪揚帆、不懈前行。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