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東寧打造對外大開放橋頭堡 連續多年成為全省最大公路口岸
2012-09-11 23:28:16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1日訊 (記者 侯巍)東寧作為『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示范先導區,是我省面向東北亞對外大開放的樞紐站。近年來,東寧通過『沿邊口岸名城』開放戰略的實施。2011年,東寧口岸實現過貨量29萬噸,進出口總值25.5億美元,連續多年成為全省最大公路口岸、全國對俄第三大口岸。

  適應發展需要,建強基層組織保障大開放

  把黨組織建設作為全縣對外大開放的基礎性工作,通過創新組織設置、統籌黨建資源、強化考評激勵,使各級黨組織適應大開放,保障大開放。構建適應大開放的黨組織框架。將4個涉外龍頭企業黨委調整為縣委直屬,確保其緊緊圍繞縣委對外開放戰略開展工作,示范引領所有涉外企業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放大口岸集聚效應,整合東寧經濟開發區、互市貿易區和三岔口鎮資源,組建三岔口地區黨工委,對區域內黨務、經濟、行政和社會事務實行統一管理,打造東寧對外開放『小特區』;探索境外黨建模式,依托境外華人商會和園區組建黨組織,隸屬於境內所在企業集團黨委,以園區管委會和華人商會名義開展黨的活動。目前,康吉、華宇等4個境外園區建立基層黨組織20個,入駐涉外企業44戶,年產值近5億美元。統籌服務大開放的區域黨建資源。打破所轄黨組織條塊分割的傳統體制,發揮縣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積極構建對外開放一體化黨建工作格局,紮實開展城鄉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軍警地共建基層組織、縣局合作共建等載體活動。把邊檢、邊防、海關、軍警部隊等黨組織納入對外開放黨建大格局中通盤考慮,在口岸建設、貨物通關、邊境安全等方面發揮職能部門黨組織作用,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對外開放中遇到的商檢、物流等方面問題。健全推動大開放的考評激勵機制。采取『項目化、責任制』推進大開放,『嚴考核、重獎懲』激發動力活力。由組織部門牽頭,整合督查室、效能辦等部門,對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對外大開放中發揮作用情況進行督查,對標考核,獎優罰劣。2011年,對貢獻突出的商務、華宇等24個基層黨組織進行表彰,對楊和裕等68名黨員乾部提拔重用和表彰獎勵,對5名不作為乾部進行誡勉談話。

  充分發揮作用,開展創先爭優推動大開放

  把服務中心、促進發展作為各級黨組織引領對外大開放的落腳點,以創先爭優活動為抓手,努力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為推動對外大開放的主力軍。在對外開放一線上創先爭優。吉信集團黨委在全國率先創造『中俄』、『俄中』、『俄中俄』等跨境連鎖加工模式;華信集團黨委成功舉辦3屆中俄機電展,並與農墾合作在俄建成2000畝現代農業示范區;商務、互市貿易區等黨組織拓展對外開放合作項目,打造寶玉石產業新的增長極;遲麗華、金一男等100多名黨員乾部創辦領辦涉外企業126戶。在解決發展難題上創先爭優。通過向上爭取政策資金,促成華信集團境外糧食回運,寶玉石企業享受進口關稅最優政策,先後獲得外貿發展、境外市場開拓等方面補貼資金3.9億元;積極搭建企業融資平臺,在省內率先組建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農村商業銀行,為企業提供倉單質押貸款、出口信用保險、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2011年實現貸款餘額36.7億元;創新企業招工舉措,指派縣委副書記負責全縣招工工作,與朝鮮、俄羅斯及國內主要勞務輸出地區建立用工合作關系,為企業解決用工2.6萬餘人。在優化服務環境上創先爭優。建立口岸聯檢大廳、綜合納稅服務大廳,實行旅檢通道『七天工作日』和每天12小時無午休工作制度;倡導『出入有境,服務無境』工作理念,打造保姆式機關單位,開展黨員窗口示范崗、爭做口岸黨員標兵等載體活動,湧現出檢驗檢疫局口岸黨支部、李長順等一大批服務對外開放的先進典型;轉變黨組織服務方式,實行全程跟蹤和代辦式服務,全面推行首問負責、服務承諾、限時辦結等6項制度,為涉外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努力打造全省全國最優的對外大開放環境。

責任編輯:強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