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訊 恆山區在對煤礦實現安全監管中,注重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探索創新煤礦安全監管的新形式、新方法,使煤礦安全形勢穩定好轉。
針對現有生產井、技改井、招拍掛礦井、國有煤礦移交地方管理礦井、長停井類型多的實際,該區對全區煤礦實行分類監管、分類檢查。及時掌握生產礦井和整改礦井是否按審批規程和方案兌規作業,實行產量監測,對異常的礦井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入井核實。在元旦、春節、五一、十一、全國“兩會”召開等重要時期,他們提前組織開展全方位的安全大檢查。根據不同季節容易出現的隱患和問題,在季節到來之前,組織開展針對性的檢查。做到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檢查重點,增強安全的預見性。今年以來,該區就組織了17輪煤礦安全大檢查和6次“一通三防”、“水害防治”、“機電運輸”、“雨季三防”等專項檢查。同時,該區注重抓好煤礦安全生產薄弱環節的監管,對全局人員進行合理安排。規定所有監管人員每月上10天白班,10天四點班,10天零點班,每早召開夜班監管人員匯報會,匯報夜班煤礦的隱患和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對煤礦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監管。
為著力抓好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的落實。該區制定下發了《恆山區落實煤礦安全主體責任檢查考核辦法》,從21個方面制定了對煤礦從礦長到值機員各級管理人員的考核處罰標准,改變以往只罰煤礦不罰個人的做法,做到責任到人,檢查到人,處罰到人。今年以來,他們共對75名煤礦管理人員進行處罰。並先後對40名煤礦管理人員進行獎勵,有力促進煤礦安全主體責任的落實,形成要我管到我要管的局面,實現了煤礦安全形勢的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