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崗市興安區人民法院 季憲柱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是黨中央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指導我們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等各項工作的行動指南。人民法院作為黨領導下的國家司法機關,也應當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開創人民法院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人民法院如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談一些個人的學習體會。
一、深刻認識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法院各項工作的重大意義
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與新時期黨和人民對法院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的內涵是一致的。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人民法院的審判、執行、隊伍建設等工作也要不斷適應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新要求,不斷適應人民群眾定紛止爭的新要求,在司法能力、工作方法上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這在法院工作中的體現就是司法為民。司法為民就是人民法院通過司法途徑達到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目的,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合理訴求。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體落實到人民法院的工作中,就是在司法過程中充分考慮中國的法治環境,讓法治的理想在現實社會中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和契合點。實踐表明,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我們纔能順利探索出適合中國的司法工作新模式,加快推動中國法治進程。
二、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法院工作,牢固樹立服務大局的意識
法院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圍繞發展大局做文章,貼近大局、融入大局,纔能真正體現自身價值。要把樹立法院公正的司法形象和當地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結合起來,找准服務大局的切入點。在審判和執行工作中要以穩定為前提,以發展為目標,傾力追求法律、社會、政治效果的高度統一,把每一起案件的處理放到黨和國家整體工作大局中去考慮,做到案結事了。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法院工作,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
法院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應,民有所求、必有所為,民有所懮、必有所謀。切實做到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把實現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把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作為推進審判工作的著力點,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審判工作的落腳點,真正做到“人民司法、司法為民”。
首先是認真履行審判職責,將關注民生付諸於司法審判實踐活動。法院要通過加大刑事案件的審判力度,以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秩序;通過加大其他各類糾紛案件的審判力度,妥善化解各種民商事和行政爭議。總之,要以優質的服務減輕民負,以快捷的審判解除民懮,以公正的裁判保障民利,以有力的執行實現民願,以司法救濟保護民權。
其次,要完善便民訴訟的各項工作機制,努力打造便民訴訟的寬松環境。要通過上門立案、巡回審理等方式,及時受理各種訴求,把司法便民、利民、親民和取信於民的措施落實到工作的各個環節,努力做到方便群眾訴訟。讓有訴求的人民群眾都能打得起官司,讓有理有據的當事人都能打得贏官司,切實做到“解民懮、排民難、維民權、保民安”。
再次,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對經濟困難的當事人實行緩、減、免交訴訟費,讓他們充分感受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人文關懷,並對所訴案件實行快立、快審、快執,確保符合救助條件的當事人訴訟權利的及時實現,切實解決“告狀難”問題。
總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只要把我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起來,把廣大法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區委確定的奮斗目標上來,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審判事業一定會開創新篇章,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