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科技衛生圖片
搜 索
『鐵箱子』淌水污染環境 冰城垃圾轉運進入桶裝時代
2012-09-13 16:04: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宏菲 左靚 趙政府 夏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大綠桶底部密封,垃圾不再淌出髒水

  

  垃圾轉運

  東北網9月13日訊 清晨,哈市市民孫佳美在上班前,把從家裡帶出來的垃圾袋扔到單元門前的綠色垃圾桶內,原來小區門口的那個裡外都是垃圾的大鐵箱子已消失。記者從哈市環衛部門了解到,哈爾濱垃圾轉運逐步取消“鐵箱子”,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垃圾桶。使用垃圾收集桶不僅方便了居民投放,還解決了“鐵箱子”底部不密封流淌污水污染環境的問題。

  垃圾桶密封不淌污水

  在南崗區雨陽街上,記者看到環衛工人推過來單元門前的綠色垃圾桶,將其2個一組掛在垃圾壓縮車上,啟動車輛傾倒的按鈕,即將桶裡的垃圾全部倒入到垃圾車上。然後將倒空的綠色垃圾桶再送回到居民單元門前。

  據雨陽街上的居民反映,以前幾棟樓的居民共用一個“鐵箱子”,由於鐵箱子底部不完全封閉,裡面的垃圾臭水流得到處都是,很多人站得老遠把垃圾袋扔到箱子裡,扔不好就扔到箱子外面,箱子經常裡外都是垃圾。現在換成綠色垃圾桶後,底部封閉完全,不再流臭水了。

  家住馬家街附近的於謙說:“以前我們家裡的垃圾都是直接扔到樓道裡,物業的衛生員再把垃圾扔到大鐵箱子裡。樓道地面上到處都是污漬。這半年小區裡每個樓道門前都放了垃圾桶,現在我們每天將生活垃圾扔到樓門口的綠色垃圾桶裡,垃圾不在樓道裡亂扔亂放。樓道整潔也沒臭味了。”

  據環衛工人祁永蘭說,以前用的鐵皮箱子容量大,但是叉車和鉤臂車對鐵皮箱內垃圾進行轉運時,還會造成垃圾散落,尤其是箱子在轉運時需要打開箱子底部,所以箱子底部不是密封的,垃圾污水會流淌到地面上。“污水長時間侵蝕地面,用水衝還是有臭味。”

  2萬多個垃圾收集桶投用

  記者從城管部門了解到,近一年來,哈市部分街道辦事處的自管居民庭院單元門前設置垃圾收集桶,容量包括660昇、240昇、120昇等幾種,小垃圾桶能裝近百斤垃圾,大的能裝四五百斤。塑料桶內的垃圾可直接裝入壓縮車內,實現垃圾完全不落地、無散落,有效解決了衛生髒亂的現象,也避免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同時配置巡回收集車輛,運輸過程全部使用壓縮車、鉤臂車或移動轉運站拉運,使生活垃圾達到全密閉化運輸。

  目前,南崗區已大面積推廣“桶裝”垃圾,按照每個單元門口一個垃圾收集桶配比,17個街道辦事處的自管居民庭院設置垃圾收集桶超過10000個。香坊區、道裡區和道外區部分區域也開始使用垃圾收集桶。哈市目前已經投入使用垃圾收集桶2萬餘個。

  記者從哈市環衛部門了解到,隨著居民對環境要求的提高,原有的鐵皮箱已經不能適應居民的需要,因此環衛部門經過多方考察,決定試用垃圾收集桶。從試運行來看使用垃圾收集桶效果很好,解決了垃圾轉運二次污染的問題,將在哈市全面推廣垃圾收集桶,取消“鐵箱子”。

  哈市垃圾轉運歷經四個時代

  在哈爾濱環衛工作崗位工作了35年的老職工楊樹峰,回顧哈爾濱垃圾收集的歷史時,他大致把垃圾轉運歷史分為“搖鈴時代”、“撇大筐時代”、“鐵箱子時代”、“袋裝時代”四個時代。

  楊樹峰說,建國之前處於“搖鈴時代”,那時哈爾濱垃圾收集還主要靠手推車、馬車等非機動車進行收集,負責收垃圾的部門是私有家庭式企業,叫衛生公司,收垃圾的工作人員手搖銅鈴走街串巷,家裡有垃圾的人聽到鈴聲會主動把家裡的垃圾用容器裝好倒到車上。

  建國後,逐漸開始用機動車拉運垃圾,後來進入到“撇大筐”時代。所謂大筐,是用柳條編織而成的大盆狀容器,俗稱“大筐”,那時的居民垃圾成分以爐灰土和爛菜、街道的灰土為主,居民把產生的垃圾用自家的灰桶或是灰筐裝好後,送到離家最近的街邊垃圾站,倒入垃圾站的專用筐內,有專門的人管理垃圾站,等到拉運垃圾的解放卡車到來時,車下裝運工把筐撇到車上,每個筐扔上去都會揚起一陣塵土。車上撿筐的工人再把筐裡的垃圾倒出來,把垃圾筐扔下車以備再次使用,那時卡車還不具備自動傾倒功能,車輛到垃圾場後還需工人用二齒鉤子、揪等工具把垃圾卸下來。

  進入上世紀80年代,哈爾濱垃圾轉運逐漸進入“鐵箱子”時代。隨著哈爾濱部分居民小區的昇級改造,原煙廠新發屯、鼎新屯等眾多平房聚集地的居民,告別平房住上樓房,隨之居民垃圾組成結構發生改變,爐灰等灰土逐漸減少,垃圾重量逐漸變輕,轉運容器開始使用鐵箱子、大插車、翻斗車,居民把垃圾送到家附近的鐵箱子裡,每個鐵箱子都有專門人負責收拾衛生,每天凌晨大型插車把大鐵箱子插起,到達翻斗車上部時,操作插車使鐵箱子底部合頁打開,倒出垃圾後把鐵箱子放回原處。

  2007年起,哈爾濱二環內逐步取消“鐵箱子”進入“袋裝垃圾”時代,由物業單位或街道辦事處代收垃圾費,設專人到樓道附近收取袋裝垃圾,再送到垃圾轉運間或壓縮站,經壓縮車壓裝最後再送至垃圾場。

  由於無法在所有的小區都建設轉運間,因此市區還有一些“鐵箱子”存在,目前計劃全面取消“鐵箱子”進入“桶裝化”時代。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