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合家園小區
王秀蘭老人
生活報9月15日訊“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住上這麼帶勁兒的大樓房”“有了新房,我姑娘也不用再寄養到親戚家了”……因為棚改,5年來,齊齊哈爾有12萬戶居民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樓房;因為棚改,結束了王秀蘭大娘和她的老鄰居們不堪回首的日子;還是因為棚改,王秀蘭們開始了灑滿陽光的幸福生活……
據齊齊哈爾市住建局棚改辦主任張良介紹,齊市對有證房,實行“征一還一”,無證房“征二還一”,不滿40平方米的房子可上靠到40平方米,差價按施工費計算。如果是低保戶或殘疾戶,可無條件上調至40平方米,還享受物業費、取暖費等適當減免。對“孤、老、病、殘”等特殊困難家庭實行廉租房制度,每人保障面積1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0.6元收費。
冬天是最難熬最遭罪的季節,屋裡跟冰窖一樣,睡覺要蓋兩床被。80歲獨居老人王秀蘭——
“冬天睡覺不用戴帽子了”
9日,記者走進齊齊哈爾新合家園36號樓1單元101室的王秀蘭家,第一印象是敞亮。五十多平方米的房間裡,白色的地磚擦得透亮,陽光照進來,地面有些晃眼。廚房裡,灶臺和油煙機也擦得?亮,能映出人影來,這裡就是一位80歲高齡、獨居老人的家。
“我腿不好,蹲不下,但我可以坐在地上用小抹布擦地。為了這,還特意做了個墊子呢!”王秀蘭笑瞇瞇地說,“活了一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像做夢一樣,我可得好好珍惜,冬天還有暖氣,不用燒爐子了,睡覺也不用戴帽子,老了老了,還能住上這麼帶勁兒的房子,真好!”
王大娘所在的新合社區書記王宏說,老人是五保戶,無兒無女,沒有正式工作,8年前老伴去世後,靠低保為生。老人患有風濕,心髒也不太好,每月一半以上的低保金都吃藥了。自上世紀60年代末在計量具廠的一間平房安家後,一住就是40多年。
老房子年久失修四處透風,冬天是老人最難熬最遭罪的季節。“夏天悶熱,還能忍,可一到冬天,屋裡跟冰窖一樣,睡覺要蓋兩床被,還得戴帽子,這樣還總凍醒。我這風濕腿就是那時落下的病根兒,一到陰天下雨就跟蟲子咬似的,又酸又疼。”說起之前經歷的種種,王秀蘭眼中溢滿了淚水。老人告訴記者,平房沒有上下水,吃水要走很遠到公共取水點去挑,來回要一小時。
“現在好了,棚改後,沒花一分錢就搬進這麼敞亮的樓房裡,有自來水了;屋裡還有地熱,睡覺再也不怕凍醒了。”王秀蘭破涕為笑,“我白天沒什麼事,一吃完飯就拿抹布開始收拾,先擦一遍地,再擦灶臺,閑下來還曬曬太陽,可真是享福啦。”
租的偏廈子,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凍得要命。為了不讓孩子遭罪,把女兒寄養在親屬家。離異患病婦女王文霞——
“我和女兒終於有了像樣的家”
和王大娘一樣,今年45歲的王文霞和11歲的女兒張渤研也在去年國慶節期間結束了蝸居的棚戶區生活,搬到了新合家園64號樓3單元601室。
10年前,王文霞得了骨質纖維瘤,左臉腫大,因腫瘤壓迫神經,經常莫名頭暈、摔倒,“你看我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都是摔傷的,因為這病,沒人敢僱我乾活,只能靠我姐和我弟接濟。”
“我姐和我弟給生活費,我離婚了,也不能總住在別人家啊!”王文霞帶著女兒四處租房子。“為了少花錢,我租的是人家搭的偏廈子,一鋪炕佔了一半的面積,孩子寫作業就趴在炕上,寫一會兒胳膊酸了,起來活動一下繼續寫。房頂是薄薄的鐵皮,夏天熱得要命,冬天凍得要命。”為了不能讓孩子跟自己遭罪,王文霞把女兒送到了二姐家寄養,兩三年後,女兒變得愈發內向。想起不堪回首的過往,王文霞滿是對女兒的愧疚。
“現在好了,一年交400塊錢,我們就有了這麼漂亮的家,比我租偏廈子還便宜呢,女兒也回到我身邊了,現在活潑多了。”見到記者,小渤研乖巧地問好後。“以前都是在夢裡想過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書桌,現在美夢成真了。”小渤研將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很乾淨,床鋪也疊得整整齊齊,屋內還掛著兩只紅色的小金魚掛件。
王文霞家中隨處可見精心布置的痕跡:窗臺上養著盆花,魚缸裡有游來游去的金魚。“10年了,可算有個安定的家了,我恨不得一天擦兩遍地,就怕白瞎了這麼好的房子,連我弟都說,我家比他家還好呢!”
“政府照顧我倆是殘疾人,沒花一分錢就從以前的破房子搬到了現在50多米的大房子。 ”肢殘市民張靜華——
“一分錢沒花住進
寬敞的新樓房”
離開王文霞家,新合家園80號樓5單元203室的大門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與樓道內統一的棕色防盜門不同,203室是一扇“紙箱門”。整扇門用牛皮紙箱包得嚴嚴實實。隨行的社區書記王宏說,這家住戶怕其他家裝修弄壞防盜門,特意包上的。“對門都這麼愛惜,對房子那可真是上心呢。”
敲開203室的“紙箱門”,55歲的張靜華跛著腳走出來,臉上掛著笑容。張靜華的家,白色地磚一塵不染,櫃子上擺放的全家福也擦得光可鑒人。
張靜華是個肢殘人士,丈夫杜明輝的腿部也因受傷落下殘疾,去年年底沒搬到這之前,一直住在新立屯的平房裡。
“四面冷山,冬天一開門,穿堂風一吹,屋裡能凍冰棍,那時一回家就鑽被窩,啥也乾不了,太冷了。”雖然冷,但張靜華在這間可以“凍冰棍”的房子裡,和愛人迎來了他們活潑可愛的兒子。
“我兒子當時在新立屯老有名了,一抱出去,誰見了都說漂亮。”在照片上,記者看到了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圓圓的大眼睛,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孩子從小就總尿床,大人也沒當回事。1999年的一天,4歲的兒子摔在炕邊,鼻子、嘴上都是血,臉上都是紫點子。“到醫院一查,得了溶血性尿毒綜合征。”說到這兒,張靜華的聲音哽咽了,為了保住兒子的性命,兩口子帶著兒子多方尋醫問藥,可最終兒子還是走了。
“兒子走後,我愛人一下老了10歲,添了胰腺炎、肝囊腫多種病,這個家一下子垮了!”張靜華說,“去年冬天,新立屯棚改,政府照顧我倆是殘疾人,沒花一分錢就從之前的破房子搬到了現在50多米的大房子,如果我兒子還活著,能在這麼好的房子裡享一天福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