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形式呆板單一 學生軍訓渴望突破老三樣
2012-09-16 09:53:38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智 衣春翔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9月16日訊  隨著各學校陸續開學,新生入學的第一課——軍訓也拉開了序幕。目前,省內各高級中學的軍訓基本結束,各高校的軍訓正在進行。近日,記者對正在接受軍訓的大學生進行了采訪。

  形式呆板單一

  短時間訓練效果差強人意

  “軍訓是為了匯報演出還是‘走過場’?現在的軍訓,‘老三樣’十幾年都不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有些學生發表了這樣的不滿。

  為了解更多學生對於軍訓的態度,記者在多家學校采訪了230名學生,詢問了以下幾個問題:你是否願意參加軍訓?為什麼?對現在的軍訓是否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軍訓的形式是否需要改進?

  通過統計,有80.1%的學生願意參加軍訓,因為通過軍訓可以很快的認識同學、交到朋友、熟悉校園和集體生活,同時也是愛國的表現。還有12.6%的人不願意參加軍訓,因為覺得軍訓很累或感覺軍訓無聊。對軍訓比較滿意的學生佔51.9%,認為一般和不滿意的佔46.3%。對於軍訓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覺得軍訓的形式單一呆板,很無趣,少數教官管理的太嚴厲,不尊重人。有65.6%的參訓學生認為現在的軍訓形式必須要進行改進,還有7.5%的學生認為軍訓應該取消。

  近日,我省天氣情況復雜,溫差較大,很多學生在軍訓的過程中生病甚至暈倒。記者在多所大學的校醫院和學校附近的醫院看到,有很多穿著軍訓服裝的大一新生在接受治療。記者在哈醫大二院遇到了在附近大學參加軍訓的學生李雪凝,她告訴記者,每天都有同學在軍訓時出現身體不適,暈倒的也不少,多數是女生。

  我國青少年近年來體質不斷下降、部分人群心理健康水平不穩定,而軍訓正是國家借助訓練環節磨礪學生意志,督促青年人強健身體。

  對此,有些家長卻不太認同。李雪凝的母親說:“現在的孩子確實在身體和意志上很弱,快20年形成的不良習慣想靠短期的軍訓就解決,這是不可能的。”哈醫大二院的醫生也同意這樣的觀點,“無論是軍訓還是其他的訓練,要想達到提昇身體素質的效果,必須循序漸進,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對身體沒有好處。”

  對於這樣的觀點,東方學院一位多年參與新生軍訓的老師表示:“軍事訓練本身,不是讓受訓人吃苦,而是通過系統研究、科學規劃、精密測算,讓受訓個人及其組成的群體,達到訓練目的。”

  在采訪中,大多數學生表示,他們不是怕吃苦,對軍訓的意義和功能也持肯定態度,甚至表示可以加大訓練量。他們只是不喜歡現在這樣的形式化軍訓,希望軍訓變得有趣和實用。“這非但不是‘90後’不能吃苦的表現,反而是代表了現在的新青年獨立思考的覺醒。”東北林業大學的一位老師說。

  磨練意志增強紀律十分必要

  形式應創新增加“熱點”

  軍訓正反兩面觀,各有利弊,如何取捨?

  黑龍江大學國防教育學院的宋曉安告訴記者,新生入學先訓練兩周,這種做法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讓學生在吃苦中磨練意志,強化組織紀律觀念,培養艱苦朴素的作風,樹立國防意識,這是最初進行軍訓的目的,對國防後備力量的增強意義重大。軍訓的形式如果存在問題可以改進。因為服兵役(及參加民兵組織)是公民的義務,接受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是公民履行該義務的重要表現。

  從大學新生對軍訓態度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他們認為軍訓應該與時俱進。

  大部分學生認為,在軍訓的理論課程中,應增加一些“熱點”內容,比如現在國際形勢。而在軍訓的實踐中,應更加“時髦”,增加一些時下流行的拓展訓練。

  對於學生和家長的意見,大多數從事新生軍訓的一線教官和研究者表示認同。他們認為應該把現在大學生最關心的世界熱點問題融入到軍訓中,讓學生更有認同感和參與感,增加一些軍事技能的訓練,組織學生去軍校或軍隊觀摩真實訓練,增強感性認識。如果條件具備,還應該增加一些應對突發事件的演習。軍訓結束後,還要鞏固軍訓期間的成果,讓學生用嚴格的紀律要求自己,這樣軍訓的效果纔能落到實處。

  不過一位多年從事大學生軍訓研究的學者認為新生軍訓的改革面臨困難,他對記者說:“我國現在大學擴招,新生越來越多,而軍訓資源有限,這勢必會影響軍訓效果,從根本上說,軍訓資源緊張,是現在軍訓形式呆板單一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種困難,目前很多學校都實行了應對的方法,黑龍江大學就利用自身的國防教育學院資源,填補了軍訓資源的不足,很多優秀的“國防生”擔負起了教官的職責,由於在身份和心理上有接近性,讓參訓的新生很容易接受,也有了很多靈活的訓練方式。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