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友誼農場第九管理區的水稻已經開始鐮割晾曬。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東北網9月17日訊(記者 侯巍)金秋九月,稻菽飄香。經過春耕,夏作,到了秋收時節,金燦燦的稻穗風中搖曳,在藍天綠樹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生動。9月14日,友誼農場第九管理區的水稻已經開始鐮割晾曬,種植戶張新友抓起一把沈甸甸稻穗,樂呵呵地向記者介紹,今年由於采用了智能集中催芽、高性插秧機擺插、葉齡診斷、分成施肥和化控等技術,自己種植的水稻又實現了大豐產,畝產將穩超1400斤。

鶴山農場大型農機管理中心內的數百臺大型機械。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擁有711萬畝耕地的紅興隆農場,近年來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目前已啟動了11個農業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建設高科技示范園10個,推廣配套集成新技術10個。全局水稻工廠化育秧達到80%,水稻應用高性能插秧機比重由45%提高到60%,農業機械化率達到98.8%,糧食作物新科技種植率達到100%,科技貢獻率超過80%,有效抵御住了春季低溫、夏季乾旱、伏季粘蟲等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的侵襲,2011年,紅興隆農場糧食生產實現了八連增,總產78.1億斤。2012年將實現九連增目標,實割實測產量將超過82.2億斤,比2011年增產4.1億斤。

紅興隆農場現豐收場景。東北網記者 侯巍 攝
9月3日,在第三屆農墾北大荒大豆節上,鶴山農場現代農機管理服務中心成為大豆節上展示墾區農機裝備力量的一大亮點。該農機管理服務中心始建於2010年,它的建成使機車“三代”作業輻射面積達到100萬畝。通過采用GPS全球衛星定位和GIS農田地理信息系統,對農場土地進行信息化管理,把農業單位土地管理、畜禽養殖、氣象預報、機車調度及精准農業、林業、水利資源及作物種植等基礎信息數據,通過管理信息平臺以電子化3D三維形式顯示出來。目前,全場機械總動力3.85萬千瓦,農業機械化率達98%以上。

直昇飛機噴灑農藥。資料圖
9月13日,八五二農場投資3000萬元引進的17臺大型農業機械相繼運抵農機具場,其中價值400萬元的克拉斯770履帶式收獲機是目前世界上科技含量最高、作業質量最好、功能最先進的收獲機。該農機的使用將有效為八五二農場“百萬畝旱作農業”輸送新鮮血液。
先進的農機裝備提昇農業生產內動力。八五二農場實施“農機跨越工程”,機械更新投入年超過6000餘萬元,投資4000萬元,建設了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可存放200臺(套)大型先進農業機械裝備現代農機裝備中心。為了給百萬畝旱作農田助力,八五二農場還從農墾航空站調運世界最先進的美國產直昇飛機,對轄區內100萬畝旱作農業地號進行飛機航化作業,解決了原有噴藥式飛機轉換飛機場而延誤時間的問題。
近年來,墾區加快了農機現代化發展步伐,全力推進墾區由農業機械化向農機現代化轉變。2011年農機更新總投入達26億元,新建現代農機裝備作業區20個,累計建成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351個,更新購買國內外先進農業機械5.1萬臺件。農機基礎設施建設投入4.5億元,新建和改建農機場庫棚166萬平方米,建成了一批高標准、多功能、現代化的農機管理服務中心。農機總動力達到695萬千瓦,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