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大量廢棄鍋爐房閑置無人改造
2012-09-17 09:35: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李勁松 王鐵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道裡區新陽路51號院、道裡區經緯街170號院、建益街35號樓等多位社區居民對記者表示,“真希望這些閑置的鍋爐房能早日成為社區公益用房。”

  道裡區安固街27號鍋爐房“圈養”的雞鴨

  道裡區安固街79號院鍋爐房變成了“垃圾場”

  東北網9月17日訊 隨著城市的發展,哈市集中供熱面積逐年增加,今年哈市計劃拆並改造小鍋爐488臺。哈市各部門已經著手進行轄區內小鍋爐拆並後閑置鍋爐房的統計、登記造冊工作。2010年出臺的《哈爾濱市社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中規定,政府所屬部門、企事業單位等現有的閑置鍋爐房,在產權不變的前提下,無償提供給社區作公益用房,可以預見哈市又將有一批閑置鍋爐房成為社區公益用房。

  閑置鍋爐房被成功改造不足一成

  哈市南崗區蘆家街道辦事處李艷主任最近接到了南崗區城建局的通知,有一處閑置鍋爐房可以轉交給蘆家街道辦,作為社區活動場所。目前,具體交接工作正在進行。

  記者了解到,哈市閑置鍋爐房移交社區作公益用房實施兩年來,只有不足5%的鍋爐房被成功改造。鍋爐房改造成功的模式主要有兩種:

  其一,變成社區用房。

  道裡區安靜街道辦事處接手了安康街20-1號閑置鍋爐房後,投資16萬元進行改建,將這個使用面積超過220平方米的鍋爐房改造成社區綜合服務大廳和居民活動室,自投入使用以來,已經接待了5000多人次居民,舉行過多次大型社區活動。

  香坊區民航小區將廢棄鍋爐房改造成活動室後,裡面設有兩個乒乓球臺,一個羽毛球場和許多健身器材,為居民提供了健康、娛樂的活動場所。

  道裡區巡船胡同15號大院的鍋爐房劃歸江橋社區使用後,被改建成新的社區服務中心,改建後分為上下3層樓,使用面積達500多平方米,集事務大廳、殘疾人康復站、圖書室、棋牌室和愛心超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其二,拆掉鍋爐房建社區廣場。

  道裡區中醫街119號在去年夏季社區改造中,有關部門共投資300多萬元拆除了院內的閑置鍋爐房,建成了一個很大的社區廣場,涼亭、長廊、籃球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而拆除之前,小區庭院空間被佔了80%。

  南崗區吉林街一閑置鍋爐房佔據了大院很大空間,考慮到鍋爐房內有二次加壓設施,在投資改建時,有關部門將二次加壓設施挪到原鍋爐房地下,並在原鍋爐房位置建成一處活動場地及一些綠化設施。

  道裡區通江街119號大院改造時,將鍋爐房改建成一大片綠化帶圍成的休閑區,設有圍棋桌、乒乓球臺、夏天納涼的小亭等。綠化帶旁邊每隔10米有一個科普宣傳欄,地上新鋪了彩色地板磚。

  道外區保障街189號大院,去年春天有關部門共同投資80萬元進行改造,拆除了院內2個廢棄鍋爐房,改建成2個社區休閑游園。

  九成鍋爐房沒有改造

  九成多閑置鍋爐房,沒有改造,或成為消防隱患,或被個別部門出租牟利而沒有按規定用於公益,出現幾種亂象:

  其一,鍋爐房成倉庫,消防存隱患。

  哈爾濱市香濱路民生小區的居民是1998年入戶的,由於當時的回遷居民多,鍋爐房就建在了兩棟樓之間,與一側樓體之間的距離不足5米,煙道甚至讓行人都很難通過。2009年,該區域進入集中供暖網絡,小區鍋爐房停用。

  9日,記者來到這個佔地面積500平方米的鍋爐房前,只見這裡大門緊鎖,院內堆放著廢舊車輛和貨物。居民李先生說:“這處鍋爐房停用已經3年了,由於與居民樓通道不足5米,發生火災消防車根本就進不來,存在嚴重安全隱患。過去由於這個鍋爐房負責供暖居民沒有意見,可是現在廢棄了就應該消除這一隱患。”二樓的一戶居民聽到有記者來采訪,探身窗外說:“這是哈市中實物業管理的小區,鍋爐房廢棄了,這裡就變成了倉庫。前一段時間這裡的天然氣管道泄漏,消防車進不來,差點出大事故。”

  其二,鍋爐房一閑好幾年,太浪費了。

  記者在道裡區安固街79號院看到,佔地五六百平方米的兩層樓鍋爐房玻璃破碎猶如經過一場戰亂,鍋爐房院內堆積著垃圾、廢桌椅等,上面落著厚厚的灰。路過的居民看著搖搖頭說:“這麼大的地方要是能做社區活動中心該多好啊,我們可以在裡面下棋、打乒乓球。”

  同樣在南崗區三姓街88號也有一處閑置的鍋爐房,居民王女士告訴記者,這個鍋爐房已經閑置好幾年了,沒人管,不知道要乾什麼。這麼大的地方白白空著,太浪費了。

  其三,鍋爐房裡收廢品養雞鴨,成衛生死角。

  記者在南崗區文化街18號院內,看見一處停用的鍋爐房被一家廢品回收站佔用,回收站還外接了一個20多平方米的平房,原鍋爐房院內堆放著回收來的廢品。鍋爐房周圍,垃圾遍地,成了衛生死角。

  在安固街27號院,剛進院就聽到嘎嘎噠的雞叫聲,隔著鐵門裡面“圈養”的雞鴨成群,兩只大公雞很是警覺地站在門口,其餘雞鴨很快躲到牆邊。更警覺的是住在門口的一戶居民,他衝記者喊:“你來乾什麼?有什麼好拍的啊?”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圈養”雞鴨的地方原來是鍋爐房,小鍋爐並網後,鍋爐房閑置下來,最終成了這個樣子。

  其四,鍋爐房成旅店、飯店、車庫,公眾利益受損。

  16日,記者來到友誼路72號時已經黑天,可是該樓側的一家“三鑫旅店”燈火通明。居民說這家旅店的地方原來是樓內鍋爐房,供暖並網後被人佔用,甚至還破壞了承重牆私挖了地下二層,居民感到很不安全,向有關部門反映後至今沒有結果。

  在新陽路51號,記者看到這裡的原鍋爐房被接了一處門斗,透過排風口可以看到裡面燈火閃爍,居民說這裡被一家飯店當作灶房了。同樣被出租成飯店的還有安平街12號鍋爐房。

  經緯街253號院自從改為暖氣供熱後,院裡角落處的鍋爐房就被出租成了車庫。變成車庫的還有安松街9號院鍋爐房。一位居民說,鍋爐房被出租,損害的是公眾的利益,本來應該變成社區公益用房,可現在卻變成個別人牟利的手段。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哈爾濱有400餘鍋爐房閑置,在記者走訪的20餘個鍋爐房中九成鍋爐房因各種障礙,合理利用、改造的步伐受阻。

  改造三大阻力:

  不拆不清不交

  記者了解到,從並網至今,哈爾濱共有小鍋爐1295臺,已經停止使用的有591臺。可是這些停用的小鍋爐大多數都還“躺”在鍋爐房裡睡大覺,並沒有被拆除。部分鍋爐房也存在產權不清,產權單位不願意移交等改造阻力。

  記者在哈市供熱辦了解到,鍋爐房作為小區的配套設施,如果居民購買了商品房,那麼鍋爐房歸屬應由業主共同所有,供熱企業只能對鍋爐房行使使用權。可是,如果在小區裡的鍋爐房被納入國有資產范疇,(如政府或企事業單位的鍋爐房,同時也負責給小區或家屬區供熱。)鍋爐房的產權就歸供熱單位。

  作為鍋爐房的產權單位,供熱部門和物業公司也有各自看法。哈爾濱鍋爐供暖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鍋爐房裡面有二次加壓供水設備、電機、配電房、泵房等。有的鍋爐房的確被租建為倉庫,但也是為了彌補二次加壓供水費用的差額。

  南崗區蘆家街道辦李艷主任反映,小區鍋爐房多在居民大院內,佔用很大居民活動空間,並網後的閑置鍋爐房如果能夠轉交當地的社區管理,不但可以作為社區活動場所,還可以極大解決居民沒有活動場地的困難,但是也存在產權單位不願意移交等阻力。

  居民熱盼鍋爐房

  早日成公益用房

  家住南崗區文景街57號的居民楊先生說,他家附近的小區有好幾個鍋爐房已經廢棄,這些小區屬於舊小區,院內狹窄,活動空間有限,現在既然已經集中供熱了,就應該拆除不再供暖的鍋爐房,並由街道辦事處、社區來美化庭院,建綠地、休閑場地,豐富居民的社區文化生活。

  家住通江街的居民吳先生告訴記者,他所住的居民樓1993年建起來時就有個鍋爐房,自從2004年冬季居民樓集中供熱後,鍋爐房一直閑置。當時供暖公司曾說,待鍋爐房拆除後還給居民建綠地。但居民的“還綠”請求至今未能如願。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