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訊 為切實加強新學年校園消防安全工作,大興安嶺地區精心構築“四個平臺”,加大執法力度,全面消除學校火災隱患,積極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消防安全環境。
一、構築“部門聯動平臺”。一是與各部門聯動,落實工作職責。消防支隊結合當前十八大消防安保工作重點,及時向地委和地區行署匯報,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要求公安、消防、教育等部門各盡其職、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將學校、幼兒園消防安全工作抓好抓實。二是建立健全消防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各級消防部門通過與地區行署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積極協調溝通,嚴格督促各校落實消防安全管理、用火用電等規章制度,監督解決學校消防設施薄弱、師生安全意識差、火災隱患突出等問題,最大限度的減少火災發生。在全面落實單位主體責任上,消防支隊要求學校把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每個教職員工身上,切實把消防安全培養納入學校教學內容當中,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確保萬無一失。
二是構築“安全責任平臺”。一是強化消防安全檢查,徹底消除火災隱患。消防支隊加大對各中小學校及周邊的消防監督檢查力度,重點檢查學校、幼兒園,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及火源、電源管理情況,學生宿捨、實驗室、食堂等重點消防部位設施的配備完好情況以及學校周邊場所是否有威脅到學校安全的火災隱患存在等。積極督促學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學校內部安全保衛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學校安全保衛機構和群防群治組織的指導,提高學校內部消防安全防范能力。二是促進監督管理,加大對派出所的指導力度。消防支隊指導各派出所對各派出所轄區所有大中小學校、幼兒園及周邊的飯店、超市、旅館、網吧等進行全面的排查,逐一登記造冊,建立專項檔案。同時還聯合派出所對學校周邊網吧、飯店、錄像廳等人員密集場所進行檢查,及時消除校園及周邊的火災隱患,為在校師生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三是構築“檢查整改平臺”。地區各級消防部門將深入校園,全面開展消防監督檢查工作,檢查主要是針對學校周邊環境是否堆積有大量易燃易爆物品;學校宿捨、教室、實驗室等部位的消防水源、滅火器材配備是否到位,是否完整好用;安全出口是否暢通、應急照明燈及疏散指示標志是否完好;學校消防安全規章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責任制的落實情況;學校應急預案是否完善;新學年開學前,各級消防部門重點開展了校園消防安全大排查活動,對校園內消防器材、應急照明設備是否完整好用、消防控制室人員是否持證上崗、學校班車是否配備滅火器安全錘等情況進行了檢查,排查火災隱患15處,整改完畢的隱患佔排查隱患的100%,全面消除了火災隱患,保證了校園平安。針對擅自關閉消防設施、堵塞疏散走道、消防設施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現場整改或依法下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責令校方及時消除火災隱患,築牢消防安全屏障。四是構築“宣傳培訓平臺”。消防部門結合校園安全教育實際,利用學校板報櫥窗、校園廣播等形式開展宣傳,使師生深入掌握消防常識,大力開展消防安全培訓;主要通過開展消防知識有獎問答、贈送消防警言警語等宣傳資料的方式豐富少年兒童的消防安全知識、增強他們的火災自防自救能力。一是舉辦消防安全知識講座。消防支隊深入全區中小學學校等單位開展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重點向師生們講解了家庭防火常識、消防安全知識、用火用電安全常識、火場逃生要訣等消防知識。二是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計劃”。開學前夕,各級消防部門紛紛聯合縣區教育局在學校師生范圍內開展制定“家庭消防安全計劃”活動,此次活動制定計劃2000套,制定計劃的學生佔師生總數的95%。三是開展應急疏散逃生演練。地區消防消防支隊深入學校充分利用校內的建築消防設施和消防器材、裝備,組織開展2次以上的應急疏散逃生演練,有效地提高師生應急疏散逃生的能力,切實增強自身及周圍更多人的消防安全意識和防滅火以及疏散逃生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