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飄揚在異國他鄉的五星紅旗映紅了王志明年輕的面龐,帶給他遠在慶安的苦難家庭以無盡的安慰。這名優秀運動員的成長之路,印證了殘疾人拼搏成纔的艱辛。
![]() |
王志明在倫敦殘奧會賽場上。 |
王志明是先天侏儒癥患者。身體上的殘疾,卻難掩他活潑好動的天性與對體育的衷心向往。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奔跑訓練,他就偷偷在家拿著啞鈴鍛煉上肢力量。
眨眼間,十多年過去了。2010年,時任慶安縣殘聯體育教練、殘奧會前冠軍姚振宇,發現了王志明的纔華,並將他推薦入了省隊。進省隊之前,姚教練叮囑他,眼前的訓練條件和機會和當年自己當運動員那會兒,可謂天壤之別。經過多少人不懈的努力,殘疾運動員成功的條件已經具備,能不能行,全看你自己了!
想著姚振宇教練的話,王志明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運動員生涯。訓練上,他總是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相對於正常運動員來說,每天四個小時的訓練量是不在話下的,但是對於王志明這樣的身體條件而言,則每一秒都要忍受殘疾身體帶來的苦痛,一天的訓練結束後,常常是腳都不敢沾地。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段時間下來,王志明獲得了鐵餅42米,鉛球12.5米,標槍42.16米超世界紀錄的好成績。憑著這些成績,王志明在2011年11月入選國家隊,獲得參加倫敦殘奧會的機會。
王志明說,從進入國家隊的那一刻起,他的腦海裡就只有一個念頭——“我要站在世界最高賽事的領獎臺上,看著五星紅旗冉冉昇起”。為了這個願望,他強忍腰傷、堅持苦練,終於在倫敦為祖國獻上了金燦燦的成績單。
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像王志明的家庭更是印證了這句老話。王志明生活在一個由殘疾人組成的家庭裡,母親患有腦癱癥,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父親則同為侏儒癥患者,靠蹬三輪車養家。
提起父親,王志明聲音哽咽,他說,得了世界冠軍後,很多人叫他“小巨人”,每當聽到這樣的稱呼,他總是想告訴他們,其實真正的巨人是他的爸爸,那個每天蹬著三輪穿梭在街道上的男人,為了能讓兒子安心地在夢想之路上追逐,從來不敢向家人透露自己每天能賺多少錢。

王志明和爸爸的合影。
王志明對記者說,他仍然記得當他興衝衝地把自己人生中第一塊金牌——省運會金牌拿給父親的那一剎那,老人的眼淚剎那間滾下,無數個艷陽冷雨中,一分一毛的為兒子積攢生活、訓練費用的艱辛,化成一句話——“好好訓練,家裡的事兒不用你管,有爸在呢”。
王志明希望通過東北網向所有關心和愛護他的人們表達謝意。他說,身體上的殘疾曾經讓他十分迷茫,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近年來,殘疾人體育事業的發展給他帶來了全新的發展空間。國際賽場上那一次次莊嚴的昇旗儀式,就是他和父親這一對平凡“小巨人”以及這個苦難家庭獻給祖國母親的絢爛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