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走基層 看發展]內陸港建在家門口 農戶賣糧搭上『順風車』
2012-09-25 07:59:58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5日訊(記者 孫曉銳)眼下,正是糧食即將成熟的季節,在黑龍江省肇源縣新站鎮糧食收儲大戶張中輝的糧食購銷公司內,工人們正在清理場地,檢修烘乾塔,維修收貯設備。往年每到糧食外運時,最令張中輝撓頭的就是“請”車皮了。今年,當記者見到張中輝時,這位紅臉漢子卻是一臉燦然。


新肇內陸港成為種糧農戶的心目中的“香餑餑”。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當記者問到今年公司糧食收儲工作有什麼打算時,嘗到了甜頭的張中輝不好意思地搓著手回答說,“如今新肇內陸港就建在咱家門口,車皮管夠兒。一條龍辦理發運手續,站內配套設施齊全,裝車速度‘賊’快,糧食不帶積壓的,去年我的300噸糧食幾天就運走了,真省心呀!聽說內陸港今年又擴建了,並且提昇了發貨能力和速度,我也想借著“順風車”,擴大收儲規模。”

  據了解,新肇內陸港是沈陽鐵路局第一個建成使用的糧食物流基地,是東北三省一區最大糧食的物流集散地和全國現代化綜合糧食加工物流產業園,也是全國鐵路系統內規模最大、標准最高、運力最強的物流基地。該基地具備金融結算、出口通關、檢驗檢疫、集裝箱裝運等現代服務功能。自2011年10月竣工投用至今,新肇內陸港已累計裝車14875車,發送糧食100多萬噸,實現產值17.5億元,實現新增就業收入800萬元。


   新肇內陸港投入運營以來,吞吐能力仍遠遠滿足不了糧食發運的需求。為此,沈陽鐵路局啟動了內陸港二期工程。目前,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建設當中。

  據新肇糧食產業園區副主任劉傳棟介紹,二期工程項目投資3.5億元,建設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包括建材、煤炭、農資中轉到發等。具體建設內容為,硬化站臺8萬平方米,修建堆場10萬平方米;鐵路專用線兩條;現代化自動裝卸散糧立筒倉15座;搭建鐵路罩棚2.5萬平方米、日烘乾能力500噸烘乾塔3座。形成日開行糧食專列3列、基地具備日開行5列的能力。該期工程將於今年10月1日前建設完成,建成後可實現年產值60億元,綜合稅收突破3000萬元,吸納就業400人。


新肇內陸港糧食集散功能愈加凸顯。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作為黑龍江省西部糧食集散地,新肇內陸港不僅是新站鎮內百餘家糧食購銷企業眼中的“肥肉”,也是當地種糧農戶的心目中的“香餑餑”。

  徐英來是肇源縣古龍鎮道寶村的種糧大戶,他告訴記者,“往年就為賣糧發愁,糧販子人少壓價,還得自己僱車送到收糧點,操心費力不說還賣不上價。自打這有了內陸港,去年種的2000多畝玉米秋收之後,糧販子就主動以每噸比高出周邊地區200元的價格來上門收購,光這就多收入了20多萬,今年內陸港擴建了,我這玉米的種植規模也跟著擴大到了4000畝,秋收糧食再也不愁賣了!”

  隨著新肇內陸港的不斷發展,其物流基地的輻射效應也為糧食販運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潘寧是肇源縣大興鄉通興村的糧食販運大戶,每年都要從大興、新站、古龍、頭臺等鄉鎮販運玉米100噸以上,老潘對記者說,“從去年開始,我運輸的糧食都送到了新肇內陸港,這裡的糧價比其它地方高,裝進兜裡的鈔票也就更多了,今年我又買了一臺新車,爭取再大乾一場。”

  有了新肇內陸港強大的運力保障,當地的糧食加工企業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位於新肇糧食產業園區的大慶展華玉米生化科技公司是一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徐志鎖介紹說,“我們這所以選擇在肇源建廠,就是看中了這裡豐富的原料供應和交通區位優勢,公司每年需要60萬噸原料玉米,借助新肇內陸港的原料集散地功能,可滿足原料供應。同時,我們生產的淀粉、結晶糖,通過內陸港可以快捷地發送到目的地,極大地節約了運輸成本。隨著內陸港二期工程的開工,我們也將擴大生產規模。”

  隨著沈鐵內陸港二期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在肇源縣將形成“大集團、大產業、大物流、大市場”,保障國家糧食“大批量、長距離、快節奏”安全運輸和大通道建設戰略位置更加突出的格局,新肇內陸港把肇源的物流經濟真的攪“活”了。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高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