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走近虎林登上珍寶島 感受多元文化下的大美
2012-09-25 23:44:44 來源:東北網  作者:李博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25日訊(記者 李博)沿著祖國邊境線一路向北,24日,黑龍江人“游龍江,愛家鄉”活動第二組成員踏訪虎林,感受這裡獨特的旅游文化。

參觀天下第一虎。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虎林市位於黑龍江東北邊陲,以烏蘇裡江和松阿察河為界,與俄羅斯隔水相望。

  對於虎林的了解,更多的是關於它的紅色歷史,作為革命老區,早在1930年就有共產黨人在這開展地下活動,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又是北大荒精神和珍寶島精神的發源地。

虎林要塞彈藥庫。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這裡的導游告訴記者,虎林,古為肅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早在1100年前滿族祖先肅慎人便在虎林市的安興古城繁衍生息。她們的白樺皮工藝品和服飾代代相傳,制作精美的魚皮畫在當地特色商品店裡都可以買得到,蜂蜜、刺五加更是極力推薦的健康佳品。

  來到虎林,要塞是一定要去看看的,因為在日寇佔領時期,虎頭鎮淪為軍事要塞,在1934年—1939年間,日本關東軍動用數以萬計的中國勞工,在中蘇、中蒙邊境秘密修築的17處築壘工事之一。該要塞被日軍誇耀為“東方的馬其諾防線”,它由7座山體組合而成,僅中心區佔地就達100多平方公裡。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紀念園。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虎林要塞博物館內。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終結地,虎林專門建立了紀念園,走在歷史長廊中,沿途可以看到反映二戰期間重要歷史事件經歷的大幅背景牆及雕塑,其中記錄了包括“九一八”事變,臺兒莊大捷,列寧格勒保衛戰、珍珠港事件、虎頭要塞戰役等,規模宏大,宛如史詩。


   乘船在烏蘇裡江上,這個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未被污染過的大江河水之一,兩岸森林茂盛,綠碧千裡,江中灘島,保持著良好的原始自然生態環境,盛產“三花五羅”等名貴淡水魚類40餘鍾。

 

島上的珍寶島紀念館。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而烏蘇裡江第一塔,這是游客領略虎林邊塞風光的絕美視點和最佳高度,站在塔上,鳥矙蜿蜒秀麗的烏蘇裡江,嫵媚多姿的珍寶島濕地,盡在咫尺的俄羅斯異國情調和俄羅斯遠東鐵路橋盡收眼底。
 

對岸的珍寶島。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站在209高地上,美麗的珍寶島,此時正怡然的享受著午後的陽光,震驚世界的珍寶島保衛戰為島嶼平添了神秘的顏色,八方來客紛紛踏至,為了“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寶島精神,他們不禁起敬肅然。

二戰終結地,紀念“9.18”事件石碑。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虎林還是北大荒精神的發源地,王震將軍在這裡點燃了第一把荒火,拉開了北大荒墾殖史上艱苦創業的序幕,之後,八五?農場以“母雞下蛋”的方式以場擴場,派出乾部和小分隊到各地開荒建點,相繼組建了用“八”字頭命名的12個農場。

黑龍江人 “游龍江,愛家鄉”活動第二組成員在烏蘇裡江畔合影。

  這裡風景獨秀,在烏蘇裡江畔有著太多動人的故事,赫哲文化、紅色文化、墾荒文化、知情文化的匯聚,虎林正由內而外散發著別樣魅力,源遠流長,引人神往。


 

虎林特色版畫。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虎林特色產品。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要塞通道。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虎林要塞出口。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攝影人在烏蘇裡江游船上采風。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游客參觀珍寶島。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珍寶島上的紀念浮雕。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珍寶島上的蘆葦蕩。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珍寶島上的小路。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珍寶島上曾經的營房。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珍寶島遠景。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責任編輯:王凌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