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7日訊 在許多哈爾濱交警眼裡,夏慶東很傳奇。作為市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技術中隊民警,他幾乎就是交通事故案件“破案”的代名詞。
“傳奇”交警夏慶東。
夏慶東畢業於中國刑警學院,2002年調入市交警支隊事故處理大隊,開始了他的“福爾摩斯”生涯。十年來的哈市重特大交通事故,他悉數到場,破案率超9成。近日,記者采訪了這位交通事故現場勘查高手。
火眼金睛辨罪痕“千裡”擒凶
“放松,細致。”多年的辦案經驗,夏慶東總結成兩個詞。
2006年,南崗區哈西發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位放學的女學生被碾軋致死,據目擊者稱:肇事車是一輛大客車。但由於沒看清車號,使案件偵破遇阻。經過大量調查、梳理,一臺在事發時段經過此地開往內蒙古的長途客車有重大嫌疑。可是,當該車從內蒙古返哈之後,已經往返行駛了1000多公裡。先不說駕駛員故意破壞,單說這1000多公裡的路程,即使有痕跡也很難存在了。
夏慶東堅信,由於當時是秋季,路況較好,沒有下雨,應該留有蛛絲馬跡。經過大量細致勘查,他終於在客車的左後輪雙胎之間的胎壁上,發現有少量纖維物質和軟體刮擦形成的痕跡。但又一個難題來了:死者的衣物早就被當做醫療垃圾處理了。此時,冷靜的夏慶東想到,從學校借出同款女生校服進行材質的微量物證檢驗,終於確定了該車確實是肇事車。
一滴血揪出肇事逃逸犯
去年,香坊區發生一起逃逸案件,一輛面包車撞死人後,肇事司機棄車逃跑,經調查證實,面包車為被偷車輛,案件的偵破陷入困境。
夏慶東在肇事現場看到,死者幾乎從風擋玻璃衝進了駕駛室內,身邊留下大片血跡。夏慶東盯著這片血跡,遲遲不露聲色……在這攤血跡中,他發現了一滴不一樣的血。夏慶東告訴記者,受方向、力量等不同,血跡噴濺和滴落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在大灘血跡旁邊的這一滴血的邊緣毛刺形狀,暴露了它的與眾不同,“我判斷它很可能是肇事司機受傷留下的”。
經過DNA化驗比對,這滴血確實和大灘血跡分屬不同人。抓捕時,犯罪嫌疑人還在家中安然養傷,作為偷竊慣犯,他自覺當時將現場掩飾得萬無一失,沒想到僅憑一滴血,還是落網了。
偶像是鑒識專家李昌鈺
多年的實戰經驗,讓夏慶東練出許多本事,比如,通過輪胎印記長短,可以估算出事發時的車速,誤差幾乎控制在1公裡/小時。去年在北京舉行的交通事故勘查方面的全國會議上,專家所舉的兩個經典事故案例,全出自夏慶東之手。
聽夏慶東講的破案故事,“傳奇”二字蹦出記者腦海,夏慶東告訴記者,他的偶像是70多歲的刑事鑒識專家李昌鈺,“有人說李昌鈺傳奇時,他只說自己是個平常人,畢生都在用證據說話。”夏慶東淡淡地說,“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