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王愛文到伊春市帶嶺區調查研究、檢查指導工作
2012-09-29 10:25:28 來源:伊春日報  作者:郭盛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伊春9月29日訊 9月27日上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愛文深入到帶嶺區調研。王愛文要求,要傳承優良傳統,深化三次創業,切實做好棚戶區改造、旅游產業發展和林下經濟提昇工作,加速實現興區富民。

  市委常委、秘書長安虎賁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王愛文首先來到帶嶺區紅光林場,看望了省黨代表、紅光林場場長張德,在張德家中,王愛文與他促膝交談,問生活、問工作、問收入,在得知張德一直致力於藍莓和藍靛果的栽培,並且已經獲得成功時,王愛文十分高興。他說,現在我市已經全面停止了主伐,林業職工增收致富成了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要在林下經濟上下功夫,闖出一條職工增收的新路子,變過去的“吃林子”為“吃林相”,利用林下資源、林地資源、技術資源,發展優勢項目、特色項目。你一直在發展藍莓和藍靛果的移栽,形成了規模,掌握了技術,這就要把它推廣開,讓更多的人受益。在張德的藍靛果移栽基地,王愛文走上地頭,仔細看長勢,不住地詢問產量和技術問題。張德說:“王書記,您看到的這片藍靛果都已經到了結果期,每年每棵秧大約能產果1公斤,而且果實要比野生的大一些,非常適合進行深加工。”王愛文緊緊握著張德的手,諄諄叮囑,作為三次創業的領路人,要帶領職工致富,教他們技術、傳授他們經驗,與他們一同共享創業成果。帶嶺區隨行人員介紹說,紅光林場已經列入下步林場撤並的計劃,等到撤並後,將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的藍莓和藍靛果移栽。王愛文對他們的規劃給予贊同,並鼓勵他們傾力打造出藍靛果移栽園區。

  帶嶺區耕地面積少,農業產值不突出,但他們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發展棚室經濟,讓土地產生了大效益。放眼帶嶺區的葡萄園,一座座塑料大棚正在孕育著職工的希望。走進棚內,看到葡萄藤上掛著晶瑩的果實,紅的紅、紫的紫,品種繁多,都已成熟。經營者說,今年葡萄長勢好,豐收在望,又能出一筆好錢,現在每斤售價15元,都賣到了附近的區局,並且供不應求。王愛文與經營者一同算起了經濟賬,一個大棚佔地一畝,可以栽植葡萄秧500棵,年產葡萄4000斤,產值近6萬元。在投入上,前期一次性投資2萬元,人工、肥料、維護每年大約需要1萬元,一個大棚一年就能見到月3萬元的收入。並且在大棚空地、壟溝上,種植一些反季蔬菜,還能增加收入,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在帶領區森防指揮中心,王愛文向正在緊張訓練的森防隊員表示親切慰問,向他們及全市的森防隊員提前致以節日的問候。王愛文說,今年秋季雨水較大,很容易產生麻痺思想,另外國慶假期長,外來游客多,使森防形勢更加嚴峻。從現在開始就要緊繃防火這根弦,全市上下要提前部署、嚴陣以待,全身心投入到森防工作之中,確保平安度過秋防。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帶嶺區主要負責同志匯報了去年的工作情況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思路。聽取匯報後,王愛文指出,換屆之後,在新一屆區委、區政府的帶領下,帶嶺區的政治、經濟、生態文化都有了新的起色、新的變化,棚改有了重大突破、棚室經濟有了新的亮點,文化建設有了新的提高,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在林區的開發上,在共和國林業的發展史上,帶嶺是一面旗幟,開發最早、建設最早、貢獻最大,在全國的林業戰線影響巨大,基於歷史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你們要繼續傳承優良傳統,重新書寫帶嶺的輝煌。

  王愛文要求,帶嶺區棚戶區改造的步子要再大一些。要進行高起點規劃、大手筆建設,重點解決路、樓、小區的布局問題,對臨街的破舊老樓的外立面進行改造,從而進一步完善城區更能,增加美感和靚麗度,實現以棚改、帶城建、惠民生的效果。要在旅游發展上有大謀劃,充分利用涼水自然保護區、烏帶公路景觀道、紅松種子林、南列影視城等景區景點,打造出伊春南部的精品旅游路線,在小興安嶺南麓勾畫出一幅美輪美奐的山水畫。同時,要將林場所撤並工作同步推進,沿永翠河沿岸打造出旅游精品,建設高端的旅游載體,打造出區別於北部區(局)的旅游新業態。要大力提昇林下經濟,充分利用耕地和林地資源,發展設施農業、棚室經濟和特色產業,要認真謀劃、深入思考,找到效益最好、能夠帶動產業、帶動旅游的林下項目,將林業的技術優勢運用到林下經濟的推廣上去。在這方面,領導乾部要帶頭,做表率,深化三次創業,引導職工創業,讓職工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

責任編輯:關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