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0日訊(記者 孫曉銳) 中秋佳節來臨之際,30日,眾多哈爾濱市民來到省博物館,參觀正在這裡舉辦的龍年中秋節特展,親身感受我國傳統民俗文化。
中秋節,又稱八月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或女兒節,是流行於我國眾多民族中的文化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纔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也被譽為是最具有人情味、最具詩情畫意的節日,圍繞著月圓為特色的民俗節日活動,使中秋節具有獨特的品格和別樣的情致。
|
為了全方位、充分地將與中秋節相關的典故和風俗展現給廣大觀眾,此次展覽分別以“探幽溯源——憶中秋”、“望月遐思——話中秋”、“明月美食——品中秋”、“明月佳節——迎中秋”四個展覽單元為中秋特展位主體,共計十四個展覽組構成本次特展。工作人員精心准備了珍貴館藏版畫《961年徐楞作秋收時節圖》、《圓月》,館藏剪紙作品《貴妃醉酒戲劇人物》、及館藏年畫《果仙敬月》等,除此以外省博物館還特別為觀眾准備了珍貴的館藏三足小銅爐、清仿宣德爐、銅香筒、館藏金神仙鏡、館藏明成化雙耳半浮雕獸頸藩蓮紋四足爐等珍貴實物藏品,通過多角度的觀展、多方位的布展,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用心去感受傳統佳節韻味與含義。
據了解,在雙節期間(9月30日——10月7日),省博物館將繼續秉持“百姓的博物館、大眾的博物館”這一新時期的辦館理念,天天免費開放。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