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0月3日訊(記者 李博)黑龍江省的山水風情獨特於它的壯美,大森林、大濕地、大湖泊、大界江、大熔岩、大冰雪,這些來自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幅幅甚美的畫卷, 9月22日—26日,沿著祖國邊境線一路向北,大美龍江盡收眼底。

興凱湖濕地公園蘆葦蕩。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作為此行的第一站,興凱湖獨特的美,讓走進她的人,無不為之驚嘆,一面是驚濤駭浪,一面是溫婉舒寧,一條東西約50公裡的沙質湖崗,大小湖分布兩側。
興凱湖小湖遠景。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大興凱湖南達100多公裡,東西寬達60多公裡,面積4380平方公裡,最深處10米,總儲水量240—260億立方米;小興凱湖東西長35公裡,南北寬4.5公裡,面積140平方公裡,最深處4—5米。
而在湖崗上茂密的原始森林,林間厚厚的松毯,興凱湖松、橡樹、白樺、柞樹,馬鹿、貂、狐狸、山雞、野豬、黃鼬等動物出沒其中,更是成為興凱湖獨具的色彩元素。“棒打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人們來到這裡,盡享北大荒的原始風貌。

烏蘇裡江景色怡人。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虎林,是金秋行的第二站,它的多元文化不可不提,革命老區、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北大荒精神和珍寶島精神的發源地……。
乘船游覽在烏蘇裡江上,兩岸森林茂密,一碧千裡,江中灘島,原始的自然生態環境,遠離塵囂;登高望遠,站在烏蘇裡江第一塔上,蜿蜒秀麗的江面,嫵媚多姿的珍寶島濕地,盡在咫尺的俄羅斯異國情調和俄羅斯遠東鐵路橋!
有風景,有文化,有內容,界江、森林、濕地,游人在賞景,乘著時光機,往返今夕間,不一樣的思緒情懷,輾轉於這片土地。

赫哲族風情園,赫哲族人歡迎游客到來。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在距離饒河縣城東北17.5公裡的四排鄉有一個赫哲族風情園,關於歷史,一位身穿赫哲族服裝的美麗姑娘娓娓道來,它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世代以漁獵為生,自古以來一直生息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流域,至今全國約有5000餘人……。
饒河地處三江平原東端,水系豐富,地貌奇異,1江28河水脈流注6765平方公裡的縣域,森林覆蓋率達到51%,濕地面積佔10.7%。有國家惟一、亞洲最大的昆蟲(東北黑蜂)自然保護區;有世界凍土帶最大的以濕地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赫哲新村特色烤魚。東北網記者 李博 攝
建三江“萬畝大地號”。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在七星農場寒地水稻信息園,石刻24節氣農事歌,講述水稻文化歷史,積淀了寒地黑土稻作文化豐富底蘊。向游人提供全景式水稻生產科技知識,滿足游人對北方稻作文化的追求和渴望。
建三江七星農場現代博覽中心,大型農機具。東北網記者李博攝
而在三江更讓人大開眼界的要數七星農場現代農業科技園裡的熱帶雨林植物,那些風姿綽約的異國花卉,比谷子還矮的高粱,足以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坐落在農業科技園旁邊的綠色生態采摘園,集休閑觀光、采摘體驗、果蔬集約化生產為一體,劃分為綠色蔬菜、提子葡萄、特色果樹、五味子中藥等四大觀光景點,田園秀美,景色宜人,果菜飄香,沁人心脾,更兼有采摘、餐飲等服務項目。園內一游,手摘口嘗,讓游人充分體驗回歸生態重返自然的生活情趣。
金秋一行,對於龍江大美,記者親眼所見,在這片遼闊的黑土地上,有著渾然天成的獨特風貌,有著歷史留下的點滴印記,厚重的北大荒精神褶褶生輝……,龍江大美,不只是風景,還有那綿延不衰的精神氣息,在這金秋時節,即將喜歡豐收,黑龍江以其特有的豪情迎接八方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