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0月9日訊 8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松北區和利民開發區唯一供熱單位——宏通、捷能兩供熱企業了解到,截至9月30日,兩區停熱用戶已達到2.5萬餘戶,接近總戶數的30%。大量用戶辦理停熱讓留守的居民室溫很難達標,也讓供熱企業受到經濟損失,同時威脅到江北兩區的供熱安全。為此,哈爾濱市供熱協會正擬訂向政府提出,將哈爾濱市停熱基礎費上調。對此,哈爾濱市某高校熱能方面的專家認為,目前北京等地停熱費用為60%左右,哈爾濱市冬季漫長、室外氣溫低,20%的停熱費用難以維持供熱設施運行,應在現有基礎上有所提高,這樣可以使得供熱企業有足夠的資金保證鍋爐和基礎管線的運行。
停熱戶多集中在松北和呼蘭利民
“截至9月30日,我們公司已經為1.2萬餘戶辦理了停熱,約佔總戶數的25%左右,還有一部分已經通過審核,正在辦理中,如果把這些都辦完,預計能達到30%以上的停熱率。”8日,利民開發區唯一供熱單位——哈爾濱市宏通熱力公司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開始辦理停熱起,每天都能接到數百個停熱申請。負責松北區5萬餘戶供熱的捷能熱力負責人也表示,截至9月30日,該公司管轄的區域已經有1.1萬戶左右的居民辦理了停熱,雖然目前已經不再受理停熱申請,但仍有大量的用戶停熱手續沒辦完,預計總數有1.2萬餘戶,佔到總比例的20%以上。粗略統計,兩新區停熱戶數接近總戶數的30%。
而上一個供熱期,這兩個地區辦理停熱的戶數更多。據了解,2010至2011供熱年度,宏通熱力公司辦理停熱戶數佔總戶數的45%;捷能熱力公司辦停熱戶數佔總戶數的近40%,其中世茂濱江、宜合園、綠水和軍安四個小區申請辦理停熱的戶數高達50%以上。
哈爾濱市供熱辦有關人員介紹,隨著房地產開發進程加快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增長,哈爾濱市近年來一人擁有多處住房和購買投資性住房的越來越多,加之哈爾濱市選擇冬季去海南居住的市民漸成群體,哈爾濱市供熱期要求停熱的用戶逐年激增。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目前有各類停熱閑置房、空置房多達十餘萬處,總面積近百萬平方米,影響到城市供熱穩定運行。
供熱企業:曾遇一幢樓十幾戶同時停熱的尷尬
“我們不能同意啊,去年我家樓上樓下兩戶都停熱了,冬天我們家室溫沒超過16℃。我一再找供熱單位協調,最後供熱單位又找到鄰居,到他們家免費開栓,家裡的溫度第二天就達到了22℃。今年鄰居再找我簽字,我無論如何不能再同意了。”家住利民開發區的吳先生說。
“一個人拿著十幾個房本要求停熱,左右鄰居都是他自己,自己簽字就可以。按規定,公司是應該辦理停熱的,但如果辦理了,其餘居民怎麼辦?對於這樣的用戶每年都會遇上,我們也很頭疼。”供熱企業一位工作人員表示。宏通熱力一位負責人表示,上一個供暖期間,利民開發區南京路上一小區76.6%的居民申請了停熱,導致正常供熱住戶家普遍反映室溫低,公司只得給住戶免費購買了一批電熱器“補溫度”。捷能熱力公司同樣面臨這種情況,據一位負責人介紹,去年世茂濱江停熱用戶太多導致溫度不達標,他們在征得停熱用戶同意後,免費為他們開栓供熱,以保證四鄰的室溫。
熱能專家:停熱用戶會佔去四鄰很多熱能
據哈爾濱市某高校熱能方面的專家介紹,哈爾濱地處高緯度地區,房屋在設計時考慮到冬季供熱需求,除了冷山外,其他牆體都能夠傳導熱能。如果一個用戶辦理了停熱,周圍鄰居家的溫度,會通過牆體傳導給停熱用戶,“別看辦理停熱的用戶家已經關閉供熱閥門,但是靠著牆體導熱,室內照樣會達15℃左右。這幾年,專家經過測量發現,停熱用戶佔四鄰沒有停熱用戶供熱能量達到80%。”
據此,該專家表示,20%停熱費根本不夠。據介紹,小區入住時,會按照滿負荷配備供熱設備,收取供熱費後,需要提取20%作為鍋爐的折舊費和維修費,十年後用於更換鍋爐和管線。少量停熱對供熱的影響不大,但通常達到10%以後,就會影響供熱。但目前省供熱條例和哈爾濱市供熱辦法中,未提及停熱用戶的上限,所以造成了局部地區大面積停熱,居民室溫不達標的情況。
哈爾濱市城市供熱協會認為,停熱用戶交納熱費的規定應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體現對熱能損耗的補償,即維持現行由停熱用戶向供熱單位繳納熱價20%的“熱能損耗補償費”。二是增加由供熱生產成本形成的停熱用戶應按供熱面積擔負的基本熱價的費額。北京停熱費高達60%,而哈爾濱市供暖期長於北京,供熱補償費只有20%,而且《哈價聯發【2009】21號》供熱計量收費價格中普通民宅的基礎熱價是48%(用戶停熱基礎熱價)。這兩項標准不一致,明顯不合常理。
目前,哈爾濱市城市供熱協會已經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將停熱基礎費上調。